1/4
一杯香茗连接古今 程瑶:用镜头诠释传统文化
东方网2024-12-27 13:02:48

编者按: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人民的愿景得到深情回应,人民的创造力被高度尊重,人民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社区传播达人”这一新兴群体,见证如何通过手机直播等托举起无数普通人的梦想,讲述百姓主播如何推动政策资讯、人文历史、社区服务的精准传播,为社区注入活力,传播正能量,绘就基层治理新风景。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社区老小V》系列主题报道,让我们一同见证!

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渴望找到一片宁静之地,重新连接内心深处的文化根源。作为融邻云媒的合作达人,程瑶以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了这一追求的引领者之一。

初识茶香:从兴趣到职业

十余年前,程瑶初次接触到茶文化,是通过一位爱茶的师长。“那时,看着师长泡茶品饮,听他讲述关于茶与工作、茶与人生的故事。”程瑶逐渐被这门古老艺术所吸引,“茶给我们带来的那份美好感受,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到一份从容和安定,这也让我喜欢上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随着对茶文化的了解日益加深,程瑶开始意识到,茶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连接古今、跨越年龄的文化符号。

正是这份对茶的热爱,促使程瑶毅然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茶文化的研习与传播中。从茶艺初级、审评初级入门,到现在的茶艺二级技师、高级评茶员,再到自己开发课程带领大家学茶、识茶、传递茶文化,程瑶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正如她所说:“喝茶,于表面观之,不过是以沸水冲泡干叶,简单至极。然而,深入其境,便会发现这看似不起眼的行为背后,藏着一部跨越千年的文化演变史。”

茶空间: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2024年,程瑶在上海奉贤区的“上海之鱼”公园群内创建了木瑶小屋·伴月茶空间。这个新打造的茶文化研学空间,临湖而立,伴月为轩,以茶研学、茶品鉴为主,辅以花、香、乐等雅事,致力于融入新江南,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轻松、愉悦和典雅的习茶、品饮空间。木瑶小屋·伴月茶空间入选第29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百家“上海茶馆”榜单,成为上海首家且2024年度唯一一家都市园林特色茶馆。

选择在奉贤上海之鱼设立木瑶小屋·伴月茶空间并非偶然。程瑶坦言:“首先,品牌名称“木瑶”源自《诗经·卫风》中的《木瓜》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用以为好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真挚热爱与感激。其次,奉贤区有着悠久的“贤文化”历史传承,金海街道对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为木瑶小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上海之鱼公园群的独特生态景观和正在建设的多元化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多维度传播:线上线下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茶文化,程瑶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社区授课、企事业单位团建活动、行业茶会及茶艺展演等。她还开设了“木茗堂”“木瑶小屋”“悠游草木”三个公众号,并在同名视频号上发布了850余篇短视频作品。这些内容涵盖了茶科技、茶教育、茶文化成果等多个方面,旨在记录与茶有关的美好时刻,同时让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能够及时了解、参与茶文化研学与传承活动。

在社区授课方面,程瑶结合当地风俗历史、茶人茶业来加深认识和理解传统“茶”本身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和技艺传续,融合每片茶的形、色、味、嗅、意,形成个人独特的茶文化认知和教学体系。她的课程深受各年龄段学员的喜爱,尤其是在少儿茶修、仿宋点茶、新中式茶饮等领域独树一帜。

此外,程瑶还积极参与各类茶文化展演活动,如百年海派茶文化展暨上海市茶叶学会四十周年成果展、《品质烁金、海纳百川》“大美金海”城市宣传片拍摄、“滨海之夏”文化庆典与“星海造梦”年度盛典等大型活动,展示了她精湛的茶艺技巧,赢得了广泛赞誉。

短视频:打破时空限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了茶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程瑶表示,短视频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实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和提高茶研学和茶文化推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她也计划开展直播活动,邀请更多茶文化爱好者共同参与,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在拍摄短视频过程中,程瑶希望能够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更好地传播文化和正能量。她强调,虽然目前粉丝量距离网红大V还有差距,但她更倾向于如茶一样,和知我、懂我的朋友一起静静地分享对茶文化、茶研学的理解和实践,让时间慢慢去转化、积累。因此,她现有的“粉丝”都是志趣相投的“网友”,他们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联系。

在未来的日子里,程瑶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用一杯香茗连接起过去与现在,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的茶文化,感受那份源自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她表示,将继续向行业前辈、大师学习,结合前期在茶艺、茶评、茶会、插花、香道、四季果子及西点手作等生活美学上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融入贤美文化、融入新江南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课程实践和授课风格,参与和推动社群文化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陋室有茗,逐茶而行”。程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吸引更多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筑梦人和奋斗者,推动传统贤、茶文化融入生活,引领社群市民美育修身风尚,让市民感悟生活之美、体察中华传统文化中深沉而绵长的家国情怀,为传统文化传播厚植于社群民心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社区传播的力量 老K与东安一、二村旧改的故事

社区“传播达人”姚志康:挖掘乡土历史,让更多后辈因了解而热爱

展示城管新形象!是“甘泉城管小姐姐”,也是社区普法“达人”

作者:奚亮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