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社区传播的力量 老K与东安一、二村旧改的故事
东方网2024-12-25 13:35:05

编者按: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人民的愿景得到深情回应,人民的创造力被高度尊重,人民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社区传播达人”这一新兴群体,见证如何通过手机直播等托举起无数普通人的梦想,讲述百姓主播如何推动政策资讯、人文历史、社区服务的精准传播,为社区注入活力,传播正能量,绘就基层治理新风景。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社区老小V》系列主题报道,让我们一同见证!

2024年10月,徐汇区东安一、二村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旧城区改建项目的集中搬迁启动。这一项目,作为上海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单地块一次性征收工程,涉及6057户居民,仅用5天,就以99.95%的高比例生效。



在东安一、二村的旧改进程中,社区“传播达人”老K(网名)以其独特的影响力活跃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上。通过“老K好白相”账号,她以短视频的形式为东安旧改进行科普和宣传,帮助邻居们理解政策,积极参与并支持旧改工作。

老K,一位资深博主,自2007年起便涉足自媒体领域,从论坛、博客到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积累了众多粉丝,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播专家。2024年9月,老K正式成为“融邻云媒”合作达人。

融邻云媒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东方网的MCN机构,专注于社区生活和群众文化传播,通过发掘社区内不同背景的“社区老小V”,分享经验、观点和故事,利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与表达,建立信任与联系,激发居民关注和参与,有效填补了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东安二村的居民,老K首次面临征收,她开设“老K好白相”账号的初衷是记录生活,特别是东安的征收过程。随着观众的增多,尤其是一些不熟悉抖音操作的老年居民,老K开始在微信视频号上更新东安旧改的最新信息。

2023年6月,东安旧改的第一次预征询启动,老K发布了第一个记录短视频,引起了居民的广泛关注。居民们普遍反映,市面上关于征收旧改的讲解多由律师或中介提供,缺乏政策解读的短视频。

到了2023年9、10月,东安旧改的关注度激增,自媒体纷纷发布相关内容,其中不乏为追求流量而散布不实信息者,给真正的东安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老K表示:“作为东安居民,我尽力去了解更多信息,然后告诉大家真相。”

她从零开始学习旧改知识,亲自走访徐汇区其他地块的征收基地,对比方案,从一无所知到弄清贴扩建、成套改造与旧改征收、市政项目征收的区别,确保在制作短视频时不传递错误信息。

征收开始后,居民们面临选择货币补偿还是房屋置换的难题。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错误地宣称旧改征收是将市中心居民赶到郊区。实际上,东安旧改提供了大量区内房源,包括徐汇滨江、田林街道、华泾镇等地的楼盘。在老K的视频号中,便有了探访征收房源的系列视频,详细介绍了房源及周边配套设施,方便居民做出选择。

在旧改过程中,一位居民对政策了解不足,对旧改持抵触态度。老K通过列举数据,分析经济利益,科普原拆原建与征收之间的差别,最终该居民放心地签署了征收协议。考虑到居民不愿离开熟悉环境,老K还帮助其在周边小区找到了合适的房源,并拍摄了看房视频,最终帮助居民购得心仪之家。

东安一、二村的旧改项目不仅在数字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人心上赢得了胜利。居民们从最初的疑惑和不安,转变为理解和支持,这一切都离不开像老K这样的“社区老小V”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让政策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老K和她的“老K好白相”账号将继续记录着城市的变化,见证着居民生活的改善,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随着东安一、二村的旧貌换新颜,一个新的篇章正在徐徐展开,而老K和她的视频,将会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延伸阅读

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生效徐汇东安一、二村集中搬迁

用心、用情、用力,点亮六千余户居民的新居梦

作者:王洁敏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