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阿姨腰痛到无法走路!脊柱外科专家:夜间频繁痛醒速就诊!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22日报道:2024年初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骨科诊室迎来一位特殊患者。57岁的王霞女士(化名)弓着腰,在家人搀扶下艰难挪动——她的左下肢如同被电流贯穿,每走一步都疼得冷汗涔涔。这种“刀割般”的放射痛已持续3个月,连夜间翻身都会痛醒。“就像时时刻刻有一把钳子夹住神经,止痛药完全失效。”王霞描述道。
温超轮主任
此前,她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腰椎滑脱,但治疗效果甚微。接诊的脊柱外科主诊专家温超轮主任敏锐发现异常: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仅30度即剧痛(正常应达70度),左足背外侧持续性麻木,结合患者带来的影像资料,考虑患者 所患的疾病是一个特殊病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通过的薄层CT及MRI扫描,真相浮出水面:王霞L4-5椎间盘像颗“定时炸弹”,突破常规位置向椎间孔外侧突出,将神经根死死卡在骨性通道中。“患者这种仅占腰椎间盘突出症3%的特殊类型,因解剖位置隐蔽,常规检查极易漏诊。”温超轮说。 在术前进行了详细影像学评估和手术规划后,该院脊柱外科团队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该类手术的难点是要顺利、精准地找到突出的椎间盘,并对神经根进行全程松解减压。在给王霞局部麻醉下,建立1cm工作通道,精准摘除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术后次日,她已能下地活动。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作为少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常见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的是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不一样。这种特殊类型的椎间盘并非向后压迫脊髓,而是像“偏离航道的列车”,朝着椎间孔外侧突出。 如果把神经根比作穿过隧道的电缆,普通突出是隧道内的挤压,而极外侧型突出则是在隧道出口处“设卡”,使得神经根几乎没有躲避空间。正因如此,患者往往出现剧烈的下肢放射痛,甚至影响正常行走。 临床数据显示,每100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约有3人属于这种特殊类型。由于突出位置隐蔽,常规影像检查就像用普通相机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容易漏掉关键细节。医生通常需要借助薄层CT或MRI扫描,才能精准捕捉到这个“躲猫猫”的病变。 “此种类型的突出治疗原则与一般突出的原则是一样的,但个体情况一样要遵循‘量体裁衣’的方式。”温超轮介绍,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卧床休息、药物镇痛等保守治疗是首选;但当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时,手术便成为必要选择。由于这类突出常造成严重神经压迫,约6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温超轮提醒,若出现夜间频繁痛醒、咳嗽时下肢放射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脊柱专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这类“隐形刺客”的关键。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突破2亿。在世界脊柱健康日这个特殊时点,我们呼吁:请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您的脊柱。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保持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锻炼,定期进行脊柱侧弯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