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举办首届“香港涉外法治研学营”
2025年4月29日至5月5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首届“香港涉外法治研学营”在香港大学顺利结业。在这场沉浸式研学之旅中,同学们走进百年学府——香港大学,造访立法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廉政公署等核心机构,系统学习涉外法治知识,全面拓展全球治理视野。学员们在本次研学中,深入学习了国际仲裁的核心概念、程序要点与经典案例,深入理解这一全球性争端解决机制。课程中通过模拟国际仲裁,同学们担任仲裁员、当事人等角色,将理论应用于实战,显著提升法律素养与表达能力。此次研学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香港在国际法治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激发了将国际仲裁纳入职业发展路径的思考,为未来参与全球治理、服务国家战略积蓄力量。
研学参访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作为亚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仲裁机构之一,是“一带一路”企业解决跨境争议的首选平台,同学们在此收获了丰富的前沿实务知识。
此次研学活动是我校作为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组织部分,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通晓涉外法律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经贸谈判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尤其是面向国际合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涉外经贸争端解决等领域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所作的积极探索。接下来,法学院将继续推进与国际顶尖学校合作,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学员心得
顾竟
2024级涉外经贸法治人才精英班研究生
此次香港涉外法治研学让我受益匪浅。在港大课程中,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国际商事仲裁及跨境争议解决机制,让我对香港作为国际法律枢纽的独特地位有更深刻的理解。案例研讨和模拟商事仲裁锻炼了我的法律思维和英语应用能力。我们还参访立法会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了解到法律职业发展的多元路径。香港的法治环境与国际化视野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励我未来在涉外法治领域深耕。此次研学不仅拓宽专业认知,更增强我的职业规划信心。
肖俊岐
2024级涉外经贸法治人才精英班研究生
本次香港研学之行,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知识探索,让我对国际仲裁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
踏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的那一刻,专业而又随和的氛围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与HKIAC的仲裁秘书进行了交流,她向我们展示了HKIAC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国际仲裁案件的审理流程,让我们感受到了HKIAC在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在香港大学进行的国际仲裁课程,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教授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剖析国际仲裁的核心要点。从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到仲裁程序的要求,从证据规则到裁决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课堂上,大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各抒己见,思维的碰撞让我对国际仲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明白国际仲裁在全球商业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它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深入钻研,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姗瑶
2024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港大的课程中,学习到了国际仲裁方面的理论和实务,也了解到了香港仲裁的特别之处。在这个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模拟仲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为自己后面学习的方向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立法会的参访中,议员给我们介绍了立法会的发展历史,在进门后的一面墙上,看到了议员的国籍和性别变化,见证了立法会从香港回归到现在的历史。议员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会议室和设备,介绍了法案是如何在会议室中的通过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政府总部大楼的构造,两座大楼共同构成了一道象征着“开放”的大门,体现了对公众开放的态度,欢迎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在那也让我体会到了香港法治的精神。在国际仲裁中心我们了解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工作服务、近些年的案例情况和有关的制度,让我对香港这个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仲裁枢纽有了更深的体会。
马缘邓佳
2023级本科法学实验班
这次香港研学之行让我真正触摸到了国际法治的前沿脉络——在香港大学的课堂上,教授以全球争议解决机制为切入点,结合经典仲裁案例层层剖析,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在互动讨论中变得立体可感,我逐渐理解国际仲裁作为跨境纠纷“柔性解纷器”的核心价值;实地探访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时,仲裁秘书详解了机构的构成和运作方式,那些曾在课本中略显冰冷的程序规范,在真实的仲裁庭场景里突然有了温度;尤其难忘的是立法会的参访经历,与议员共饮下午茶时,他以香港法治发展历程为脉络,讲述法律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公平正义的底色,让我深切感受到法治精神不仅是条文的堆砌,更是守护社会运行的鲜活力量。
这段研学旅程不是终点,而是一扇窗——让我看见涉外法治领域的星辰大海;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收获,在更广阔的法治舞台上践行所学,以中国青年的法治视角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