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谷雨节气话“习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025-04-20 15:22:01 来源:央视网

|

央视网消息:4月20日,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节气,这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季作物的生长。

古语说雨生百谷,谷雨之名也来源于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田家多准备,谷雨试新锄”。此时,各地都开始进入农忙时节,农作物茁壮成长。

谷雨节气:二十四番风后 绿阴芳草长亭

“二十四番风后,绿阴芳草长亭”。谷雨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荼䕷,三候楝花。到谷雨节气,从小寒节气开始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就结束了。此后,应是绿肥红瘦、绿树成阴。

山东荣成:谷雨时节 百鱼上岸 渔歌祈丰收

除了赏花,谷雨节气,我国民间还有着祭海、采茶、举办仓颉庙会等习俗。在山东荣成沿海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每逢谷雨节气,深海鱼虾就会遵循季节洄游的规律,纷纷来到院夼村南的黄海近海水域,当地因此自古就有“谷雨时节,百鱼上岸”的说法。

院夼渔民也会选择在谷雨时节祭海,祈求平安、丰收,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如今,这里的渔民开洋、谢洋节“祭海”民间习俗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19日,荣成今年的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如约展开,渔民们身着传统服饰,粗犷的渔民号子、独具特色的渔家秧歌重现踏浪耕海的壮阔场景,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湖南安化:谷雨时节 采茶对雨 擂茶香四溢

春雨滋润,万物生长。谷雨节气采茶、制茶、饮茶在我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人有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在湖南益阳的安化,谷雨时节,当地有着采茶、打擂茶的传统。

谷雨前后,气温回升、雨水丰沛,茶树经历漫长冬季的积累,芽叶内含物质达到均衡。在湖南安化的茶山上,人们正在采摘谷雨时节的叶片,制作醇厚甘润的黑茶。

而打擂茶更是安化人谷雨时节的重要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擂茶的香气会飘散在安化的大街小巷。当地有句俚语:“吃了谷雨茶,饿死郎中的伢”,意思是喝了谷雨擂茶,身体更康健。
将洗净的茶叶、大米、生花生、生芝麻等配料放进陶制的擂钵,用擂茶棒一遍一遍地擂起来。

擂好后,再放入锅中加盐边煮边搅拌,美味香浓的擂茶就可以出锅了。喝擂茶时,人们会搭配自制的茶点,包括紫苏木瓜、巧果、酸萝卜等等,通常是九样。

湖北宜昌:谷雨时节“走谷雨” 亲近自然“驱百病”

在湖北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还延续着谷雨时节“走谷雨”的习俗。武陵山脉,清江河畔,人们沿着步道或匀速慢跑,或闲话家常,将古老节气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谐相融,既亲近自然,又舒展筋骨、强身健体。民间有着“走谷雨,驱百病”的说法。

谷雨名称起源:相传仓颉作书天雨粟

“谷雨”名称的由来,还与我们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的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观察鸟兽足迹、星宿轨迹等自然现象创造出文字,告别了结绳记事。他的功绩感动上天,上天降下“谷子雨”以示嘉奖,成了谷雨节气名称的起源。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写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当然,汉字非一人能独创,仓颉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位代表人物。但从汉代至今,我国一些地方都有着“谷雨祭仓颉”的民间传统,表达对仓颉造字功绩的崇敬与中华文明的传承。20日上午,在陕西渭南的白水县,当地的仓颉庙就举办了纪念“中华汉字始祖”仓颉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