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宁怎么干?丨媒体视野中的长宁
本周气温走低,但上海市两会的热度却“一路走高”:“5万亿”“三大先导产业”“首发经济”“提振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两会期间“热词频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让“宁宁”陪您一起看,2025长宁怎么干?
打通数字经济3.0“任督二脉”
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长宁将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目前已基本形成的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深耕细分赛道,持续加强产业生态培育。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跨境电商、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和新赛道培育互促并进。
《新华每日电讯》相关报道
2025怎么干|上海长宁:打造商务区成片更新样板区
1月17日,澎湃新闻APP报道:上海市人大代表,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表示,长宁将在城市更新方面抓住机遇、破解难点,立足“虹开发”40周年再出发,积极打造商务区成片更新样板区,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长宁集聚一批航空货运相关的重点企业、电商平台和功能性机构的特点优势,力争为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海粟文化广场首发经济商业与艺术在都市绿洲相遇
1月16日、17日,《新民晚报》、新民APP报道:长宁正深挖时尚消费产业链,持续为品牌发展搭建平台、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加速放大“首发一首店一总部”的首发经济效应。C·PARK海粟文化广场去年被评为“上海时装周首发载体合作地标”及“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已成为多元化布局的承载地。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首发经济”激活消费中国品牌吸海外客
1月17日,香港《文汇报》报道:在上海长宁区,“首发经济”已成为时尚创意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通过发挥“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优势,长宁紧扣“优化政策引导”、“打造首发地标”、“促进业态融合”三个维度,支持首发经济发展。从“首发”到“首店”再到“总部”,一条具有长宁特色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已逐渐形成。
香港《文汇报》相关报道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小窗口”感知民主“大气象”
1月13日,《青年报》报道: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地方。市民中心内的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从反家暴法到海商法,截至2024年末,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设立以来,已累计就100部法律征询到了3601条意见,其中321条被全国人大采纳。
长宁惠民项目再增实事礼包升级
1月15日,《新民晚报》报道:近日,长宁区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出炉,共涵盖十大领域、23项具体举措!与去年相比,项目总数再增6项,覆盖面更广、实施方式更多元、来源出处更明确、内容层次更丰富,长宁区市民生活即将迎来新一轮改善!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青年驿站”助力青年来沪入住第一站
1月16日,青春上海报道:虹桥人才公寓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去年上半年刚刚上线,此次共拿出了三套房作为“青年驿站”,自从上线以来,已经接待了14名青年,采访当天,青年驿站处于满员状态。出行方面,公寓有两辆开往淞虹路地铁站和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地铁站的定制班车,入住“青年驿站”的青年也可以免费搭乘,方便出行。
沪滇协作长宁助力乡村振兴
1月15日,《农民日报》报道:上海市长宁区与云南省红河县共同打造“红河嫂”劳务品牌,开展育婴员、美容师等技能培训,学员在云南省内就业创业率达71%,输送到上海学员就业率达100%,已成为提升当地妇女就业技能、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
《农民日报》相关报道
还敢给预付卡充钱吗?上海长宁的这个监管模式,建议推广
1月16日,上观新闻报道:2024年,采用“公证提存”模式的预付资金公证监管平台在长宁区试点落地,模式根据《公证法》关于公证机构可办理“提存”事务的规定,采用“预付费在线公证提存、消费争议在线调解仲裁、退费在线划款执行”的方式,如商家不再提供服务,公证机构可以根据相关约定直接划款,避免了商家“跑路”后,银行监管账户无法优先让用户取回资金的困境,有效解决以往预付资金监管的难点。
宁聚民心,兆丰大厦北楼外立面改造展现居民自治成效
1月17日,《China Daily 中国日报》报道:2024年底,位于长宁区兆丰大厦北楼外立面改造工程正式完工。这栋建成三十多年的高层居民大楼,不仅在居民民主协商、自筹资金的方式下焕然一新,这项改造工程更是凝聚了居民们的心,展示了居民自治的多样可能。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