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赋能“产业腾飞”!615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校展区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9月25日报道: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已成为展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折射产业结构升级和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工博会科技创新展中的常设展区,今年,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在8600平方米空间内展示了75所高校精挑细选的615项科技创新成果,展现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并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共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参展高校70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3所,占比达到61%。按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地区高校20所,外省市高校50所。另外还有5所国外高校参加。
高校参展的很多亮点项目均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随着4K、8K等超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视频图像的分辨率大幅提高,每一帧图像都包含更多的像素点,从而带来了更大的数据量。这些高清视频在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复旦大学“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项目,在ISP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和AI处理器推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ISP参数的实时在线搜索,同时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相比国内外最新超参搜索的研究成果提速400多倍,广泛应用于图传、航天等领域。
同济大学重磅推出段宁院士团队研制的实时监测仪,同济大学科技园以工博会为媒介主动挖掘并服务于该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本展品依托团队在光谱学基础理论、元器件组件及数字化技术的原始创新,实现了污染防治高端仪器从0到1的突破,整体技术国际领先。在多个行业广泛采用,削减50-80%污染物;年新增销售额12亿元,利润3.8亿元。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及软著1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2项。有望改变当前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无法干预微观化学过程的局面。 实时监测仪在以数字化赋能环保治污和行业绿色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段宁院士说,该成果在物联网、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当前这些技术普遍传递和分析宏观的物理信息,不具备对微观化学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反馈调控的功能。在本成果的加持下,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转化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为这些重要技术领域注入创新活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发展。 高校展区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研发的新一代可穿戴手部智能外骨骼备受瞩目。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带来了新的康复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徐建光教授带领团队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外骨骼技术开展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创新研究。
针对现有脑机接口技术稳定性差、识别困难不稳定的难题,团队提出“脑-肌-机”二级联的脑控外骨骼创新理念技术。脑-肌-机接口是一套通过强化训练脑-肌电耦合,利用脑电信号对肌电信号进行训练,从而重建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连接,进一步通过肌电信号控制外骨骼,辅助手部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现运动的康复系统。该系统改变了以往以恢复单纯肢体动作为目标的康复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恢复脑-肌电耦合的新康复策略,降低康复难度,缩短康复进程,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功能。 “务实”是工博会高校展区多年以来的工作特点,今年高校展区将继续加强政产学研的碰撞和交流,开展大量的对接活动,最终的目标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贯穿全年的“创智汇”系列活动基础上,继续推出“创智汇∙工博会篇”路演活动,工博会期间分专业领域将开展9场高校参展项目路演, 吸引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8所高校的62个项目组参加。
与往年一样,今年将积极组织线上线下专业观众参观高校展区,与工博会组委会办公室、长三角地区地方科技局等紧密合作,发布地区及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供需双向互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还将联动宝山区面向参展高校开展宝山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专场宣讲会,并介绍宝山区“先投后股”试点等政策,吸引各大高校项目来沪落地。 促进科技服务部门更加关注高校科技成果,本次高校展区将组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投资公司、金融法律服务机构等深入高校展区淘金觅宝,组织技术经理人“高校淘展”等,同时开展高校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充分调动技术中介方的积极性,并主动推介高校参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