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24届工博会!看东华大学带来哪些“高科技”?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通讯员张雨菲、朱一超、郝道欣9月25日报道:9月24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东华大学携12项科技创新成果精彩亮相高校展区,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融合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
绿“衣”盎然间 数智科技绘就环保底色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孙宾团队开发的系列高舒适性、高功能性冰隐纱成功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壁垒。纤维不仅具有抗紫外、汗无痕、原纱凉感的效果,在满足轻薄的基础上,该面料还具有高防透功能。这一特点使得其制品能在军队、公安、高检、高法等行业制服以及高尔夫运动、瑜伽裤、商务休闲衬衫、T恤等服装中大放异彩。目前,团队的面料、样衣等得到了知名户外品牌的认可,自主研发的冰隐纱及面料已实现市场化的推广及销售。
如何提高运动的舒适体验?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赵涛团队来支招。他们研发出了定向导湿速干、内亲外疏、微气候调节以及发热温度调节等多项功能面料技术。这种绿色功能纺织产品能够让运动者时刻保持身体干爽,让日常服饰既能保持穿着舒适性,又能保证对水油污渍的防护功效,还能实现自发热效果,减轻冬季出行负担。目前,团队开发的功能面料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家知名服装品牌。
再生变为“宝” 创新成果赋能美好生活
参观者可能很难想象,展位上展出的几件低碳丙纶面料T恤竟然是再生餐盒料。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李斌团队创造性地把废旧餐盒通过加工改性,制备得到超细丙纶纤维,解决了再生餐盒料除杂、去味、纺丝以及面料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他们成功打通了“再生餐盒—切片—造粒—拉丝—织布—制衣”的技术路线,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和T恤,实现了从餐盒到T恤的循环利用。在给予再生餐盒料新的生命的同时,这个项目也为纺织面料行业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再生餐盒料在第三方碳核算的结果显示,与原生材料相比,减碳量可达73%,减碳效果非常明显。
让微米级的细菌细胞吐出纤维素多糖纳米纤维,这就是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洪枫团队的项目“纤维素纳米纤维凝胶膜的合成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团队依托细菌纳米纤维制造及复合技术科研基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纳米纤维复合膜材的全生物高效自动化生产技术。这样的“黑”科技,可以用在保水凝胶面膜、冷敷贴镇痛膜和抗菌促愈功能复合敷料等高端医用材料和器械上,由它制成的面膜,光滑不刺激,含水率99%,适用于光子美肤后的冷敷镇痛及皮肤修复。
服务“高精尖” 东华科研书写使命担当
工博会上,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团队研发的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材料重磅亮相,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让卫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既能看得广、看得细,还能看得快,看得清。据团队骨干蒋金华教授介绍,团队采用极细金属钼单丝进行编织,摒弃传统网状经编织物编织思维定式,创新研发了“微张力”经编网状织物编织新技术及装备,让卫星天线兼具“轻”“大”“强”这三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用现代纺织技术成功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此外,“一种‘不插电’也能发光的新型智能纤维”“高值生物分离用过滤耗材平台”“热防护用柔/弹陶瓷超细纤维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纳微尺度微胶囊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绿色高效耐水解杂化钛催化剂及其特种聚酯材料开发及应用”“天然抗菌高中空木棉纤维产品开发”“稀土发光材料与防伪发光纤维”等一项项凝结着东华科技的项目成果也纷纷亮相工博会,展示了东华科技在新材料、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书写着东华科研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