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难忘乡宴

2024-09-12 15:34:00 来源:新民网

味觉记忆是所有细胞记忆中持续最长的。

陈明仙 / 摄

人的感官中,舌黏膜产生的味觉刺激是最快到达大脑皮层的。而人的味觉记忆可以持续四十年,是所有细胞记忆中持续最长的。味蕾的记忆,不仅因为食物的味道,还源于这味道里隐匿着被遗落的过去。

老旧的记忆引诱我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酒宴,四方桌八人坐,十碗头抓紧曲(吃)。所谓“十碗头”,凑足整数,寓意十全十美。哪家有大事,都会请来当地知名大厨操办。乡里的粗鱼肥肉,任岁月蹉跎,依然味道醇厚,朴素的民风民俗,仍在温暖人心。

“头道全家福,扣肉上好,小炒走起剩碗汤”——经常听年长者说起。若在酒席中碰到发菜间隔时间过长,酒桌上定会有人抱怨:“喏,搿厨师只醋熘鱼烧勿出来哉。”症结在于当年大灶上的两只大镬,一只上笼,一只炒,又是柴火当道,倘若碰到镬灶不灵,那才叫急煞人呐。因此那年头的人们都会自觉地在小年夜请个灶君菩萨,心诚则灵,以保太平无事。

乡宴讲究规矩,也重排场,至亲提前一天就来帮衬东家整理场子,便饭开始,厨师挑着行头踏准时辰赶到。讲究点的,提前两天到东家走一趟,检视灶头和柴草,吩咐东家把肉皮洗净晾干挂起,条件好的,会把海参先浸发一下,待翌日再作整理。

有经验的厨师会让东家挑个能干的帮工烧火,酒席前一天就忙碌起来,两只大镬,一口倒入菜籽油投入肉皮浸养,另一口把五花肉煮上。差不多一个小时,肉皮养熟发好沥干,待油锅青烟蹿起,爆扣肉连着上。没经历过的朋友,想象不出此番烈火烹油的紧张场面。

陈明仙 / 摄

养肉皮、煮五花肉的时段里,厨师会把猪后腿的肉皮刮净,摊上鱼糜,菜刀调向。做啥?排鱼圆哉!这才是真正的手工菜。要知道,当时厨师的工钱是酒席每桌8元,便饭每桌4元,赚的是良心铜钿,企盼着小日子蒸蒸日上。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乡厨地位的提高,老百姓也较早前有了点积蓄,酒席工钱提高到每桌20元,台面上也从十碗变成了十二碗十四碗,还时不时会加个扣猪脚爪之类,以慰胃袋。曹娥等地已逐渐把扣肉这道菜放到了发菜的中间段,席间你能听到炮仗响声,就意味着酒席过半啰。

想来,当时的厨师比起现在要难做得多。若一不小心把用做扣肉的五花肉整坏了,那可是没有人来救场子的。整块扣肉开作10片,肉饼子鱼圆每人一大颗,胃口再大也别想多吃多占。整场宴席,萝卜要用掉两箩筐。

话说,吃罢回话汤,宴席方散,面孔通红,依依话别。帮工们在收拾饭桌时,把吃不完的鱼单独盛放,其他剩菜集中到一起,俗称“拼拢熬羹”,如有剩余的蛏子之类,则入锅再滚煮一遍或上饭架再蒸,就是所谓的“压笼菜”,没让你失望吧?东家还会让有些帮工带点回家。尚有多余的剩菜,上虞松厦等地管叫“细厨桌”,会在第二天再添点蔬菜,让至亲和邻居再来闹热一番,唠唠嗑,尽尽兴。

陈明仙 / 摄

大人都在忙里忙外,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个好日子,不仅有吃,还能约玩!一早穿上老爸新买的皮鞋,那是一个字:溜!好鞍配好马,好鞋也得试试脚吧,爬树总可以吧,还要在小伙伴面前整个金鸡独立,排个座次。天色渐暗,赴宴时间到——低头一看,坏事了,鞋头已经开裂!喝完喜酒,免不了挨一顿抽。那个爽,忆起足以泪盈袖。多少年后才知道,那皮鞋是纸板做的,不能怪我脚头重。

破皮鞋一双,压笼菜两盘,借吃食旧事,忆光年流逝。乡村的酒宴,给人们带来生活的热望,亲情的交流,又承载着几多舌尖上的乡愁。(刘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