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23年,上海警方侦破两起积年凶杀案

2024-08-30 12:31:15 作者:蔡黄浩 来源:东方网·城市导报 选稿:魏丽君

本报讯 (记者 蔡黄浩) 上海市公安局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自公安部2020年部署开展命案积案行动以来,上海警方成功侦破命案积案129起。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先后侦破命案积案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其中跨度20年以上命案4起,最长案发时间达33年。

上海一女子在出租屋遇害 警方追凶23年

2001年12月31日傍晚,上海宝山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朋友在宝山某小区出租屋内被人杀害。警方勘察现场时发现,死者黄女士殁年32岁,头部被砍伤,推测死亡时间为当天中午,现场有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

现场除了凶手留下的凶器,警方还发现了撕毁的通讯录、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颗吃剩的苹果核等。报警人给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死者平时从不吃苹果,但有削苹果招待客人的习惯。经检测,现场遗留了两种生物痕迹,除死者本人外,另一种生物痕迹很可能属于凶手。根据以上线索,警方把侦查重点放在了熟人作案上。

警方从通讯公司查询到了死者手机的最后一次呼号记录,并锁定到此拨号来自于案发地附近一家烟杂店的公用电话。据烟杂店员工回忆,当天中午有一名年近40岁,身材瘦小,着深色夹克衫,且带有江苏南通一带口音的男子来拨打过电话。

刑侦专家根据体貌特征绘制了一份模拟画像。民警带着这份画像对案发小区39幢居民楼和周边5公里范围进行了撒网式走访,但毫无收获。

此后20年间,宝山分局刑侦支队每年都要组织侦查员进行复盘研究,多次组织民警在江、浙、沪、皖等地持续调查。随着时间推移,凝聚着一代代刑警们无数个日夜心血的案卷越来越厚,也为有朝一日破获案件积累着一块又一块“拼图”。

2022年底,宝山警方运用最新技术对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化验分析后,坚定了系江苏南通地区人员作案的判断。但侦查组在跨度14个月的20余次出差办案中,始终未找到嫌疑人。

2024年2月,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江苏警方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有生物信息与宝山命案的嫌疑人高度相似。经比对户籍底档信息,民警发现,沈某照片与嫌疑人画像有极高的相似度。案发时沈某36岁,且身材特征与嫌疑人也十分吻合,但现已死亡。

为了进一步核实沈某身份,市局刑侦总队专家与宝山刑侦支队刑科所组成技术攻坚小组,确认了沈某的生物信息与当年案发时遗留在现场的生物痕迹完全吻合,且具有排他性。沈某曾于2000年起到上海务工做装修,长期在宝山城区某街心花园招揽零散装修活,与被害人平时活动的地点一致。2002年初,沈某突然回到村里后变得谨小慎微,再也不出远门,对上海务工的经历更是只字不提,直到2015年因病去世。

经进一步科学比对,犯罪嫌疑人为已死亡的沈某。至此,尘封23载的命案真相大白。

男子为买真皮足球鞋入室抢劫杀人 警方33年终破案

1991年12月9日清晨,上海杨浦警方接到群众励先生报警称,有一陌生男子按响家中门铃,在他开门后该男子闯进室内拔出刀具将自己刺伤,其妻子和儿子见状前来帮忙,搏斗过程中妻子张女士被刀具刺中后倒地,后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嫌疑人随即逃离现场。

接到报警后,杨浦警方第一时间对现场周边进行布控,并开展勘查。勘查发现,嫌疑人在现场遗落了一张标有4个三角形记号的上海地图及一包“红塔山”牌香烟。

33年来,专案组办案民警陆续退休、调离,但杨浦警方从未停止对该案的侦查工作。今年5月,专案组对该案再次开展全面复盘时,案件迎来了转机,相关痕迹物证成功比中了外省市公安机关录入的嫌疑人姚某。

侦查员们反复研究案卷原始材料,继续对当年接受过询问的相关证人再次进行走访。一名目击者向警方反映,案发时自己不到13岁,案发当日,曾听到死者家中传来呼救声,便来到两户共用的天井进行查看,透过窗户曾看到一男子慌张地逃出,由于当时年纪较小,一直不敢提及此事。

专案组立即安排其进行辨认,在30余张照片中,目击证人分别指认出了姚某当年的和现在的照片。

在经过了漫长工作后,姚某的心理防线最终被击破。姚某向警方如实交代了33年前入室抢劫未遂后行凶并潜逃的罪行。

1991年12月8日,28岁的姚某搭乘单位的冷冻车来沪,在南京路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看上了一双价值300元左右的真皮足球鞋,但远超其每月二三十元工资的购买力。姚某便决定模仿影视剧中的情节,通过抢劫的方式获取不义之财。

因担心街面抢劫容易被抓,姚某便选择了实施入室抢劫。当晚,姚某先搭乘一辆公交车随机前往某居民小区,四处闲逛寻找作案目标。直到次日清晨6时许,姚某在一片漆黑中看到励先生家亮着灯,认为该室内有人能够抢到钱,就决定前往抢劫。目前,姚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