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会稽郡治所确定:考古发现位于苏州金城新村遗址周边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
秦代的会稽郡治所到底在何处?
昨天,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召开金城新村遗址考古发现专家咨询会,多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参会对金城新村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们结合《史记》《汉书》《后汉书》《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记载和考古出土物的分析研究进行咨询论证,证明了苏州子城区域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人类活动,确定秦会稽郡位于苏州金城新村遗址周边。
苏州金城新村遗址考研挖掘现场
据新华日报报道,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介绍,金城新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五卅路148号院内,地处苏州子城核心位置附近。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金城新村遗址进行局部重点考古发掘,累计发掘200平方米,发现灰坑和水井等遗迹现象30处,出土四系罐、铜钱、陶鼎等完整及可复原器物260余件(组)。
此外,在灰坑和水井等生活类遗迹及核心地层内发现大量甑、釜、鼎和鬲等炊煮器物,可以明显看出金城新村遗址为一处春秋中晚期至汉代的重要生活居住类型遗址,并有较密集的人类聚居活动,或为聚落,或已逐渐成为城市功能结构的一部分。
程义表示,考古中出土了大量密集性叠压堆积的板瓦、筒瓦、瓦当和陶管等建筑构件,为历年来苏州城市考古所罕见,同时伴生有高等级建筑构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认为,这些建筑构件应用于官方建筑的营造,是按照秦王朝统一的规格和式样建造的,很有可能是为了建筑会稽郡官署。
图/瓦当
本次考古中出土了大量密集性叠压堆积的板瓦、筒瓦、瓦当和陶管等建筑构件为历年来苏州城市考古所罕见。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带有秦“右”字铭文的陶管及大量相关建筑构件。“‘右’字为小篆体,‘右’是右司空的简称。”程义解释,右司空是当时土木建设部门的主官之一,带有右司空印记的构件只能用于官府的高等建筑。
秦始皇陵博物院副研究员付建介绍:“这些瓦当的制作工艺和纹样特征均与陕西秦代建筑遗存高度一致,所以可以推测这些东西应该是秦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传播过来的。”
“右”字戳印铭文、网格云纹瓦当、陶水管及大量相关建筑构件的发现,可以判定金城新村一带曾有高等级秦代建筑存在。而在当时的苏州,最高等级的建筑就是秦会稽郡(大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区)官署。据此推断,秦会稽郡治所就在金城新村遗址附近,即苏州子城一带。
图/出土文物
“根据研究,我认为这批文物都是来自于秦朝,而且都是官府制造,因为这些样式和用途都不是当时平常百姓能用的,所以这批文物的出土为确立秦会稽郡的位置,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考古证据。”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说。
图/“右”字铭文陶管
“这个右是右司空的印记,因为秦汉的时候有左右司空,它属于是一个县衙、一个部门,这个右司空是隶属于这个部门里面的,与土木建设有关。”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刘瑞称,因为带有右司空的印记只能用于官府的高等建筑,当时在苏州最高等级的建筑就是秦会稽郡官署,所以根据这个可以大致推断秦会稽郡就在金城新村遗址附近。综合种种物证,考古研究人员认为,此次考古发掘不但从考古地层、遗物类型和科技测年等多方面实证了苏州子城区域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人类活动,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认识苏州子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合文献记载,苏州的建城史应是从吴国姑苏城(阖闾大城)到越国姑苏城,到楚国春申君城(吴墟),到秦汉会稽郡城,再到吴郡郡城的一脉相承。就是说,确定了秦汉会稽郡城位置,也就基本确定了吴国都城姑苏城的位置。根据这次金城新村遗址考古发掘所得的证据,我们大胆推断,会稽郡衙署就在金城新村一带。”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说。
据相关资料介绍,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公元前222年(秦),秦代一统江南,设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到汉代初期一划为三,分别是“吴兴、吴郡、会稽”,号称“三吴”。新的会稽郡为钱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区,会稽郡治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而吴郡则包括长江下游平原剩下的部分,其郡治依然在苏州。
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省东南一带)、建安郡(今福建省)、东阳郡(今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一带)。
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一带。
苏州古城旧影
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总管府。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唐初复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自此,会稽郡不复存在。
(来源:新华日报、苏州发布、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苏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