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物友好融入艺术社区!陆家嘴新添一座“原生植物博物馆”
一只翩翩起舞的小蜜蜂,在绒线菊组成的花丛中来回穿梭,与一旁的小蝴蝶“窃窃私语”,吸引了50多名身着红马甲的“少年日报小记者”的好奇目光;阳光渐强,几滴露水仍未消散,在大花夏枯草的枝叶上打转;还有十余名身着志愿者绿马甲的乳山五村居民,他们忙着除杂草、护绿化......
这是“儿童友好生物友好”乳山五村大自然保护植物与艺术体验活动的一景。随着这座陆家嘴老旧小区综合整新工程的推进,近日,长期开展艺术社区项目的“社区枢纽站”团队联合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引种了大自然保护植物,以植物科普与艺术社区营造相结合的理念,打造了一个“城市中的生物友好型花园”,让小朋友们过一个“双友好”的儿童节。
“我家里养过幸福树,也种过桂花、月季花、绣球花以及一些‘多肉’,算得上对植物很了解了。但是在乳山五村,这座小区里的植物都是我没见过的!”二年级学生、“少年日报小记者”高语阳说,他觉得这场儿童节活动格外有意义,“尽管我种过不少花花草草,但我仍对长三角原生植物认识不够,我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
经过长达近一年的项目筹备,以及过去3个月来的种植养护,乳山五村早已花团锦簇、绿意盎然。“如果一年四季都有植物能开花,那么蝴蝶、蜜蜂就能一直采到花蜜;昆虫还能帮助授粉,植物也能一直存活下去;小鸟也会有吃的,食物链也就能一直稳定存在了……”在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科普总监金梦怡讲解下,“少年日报小记者”们一边打量眼前植物的奇异形状,一边记录“生物友好”的理念。
当下,小区里的菊科植物花开正艳;到了7、8月份,桔梗开花;9、10月份,芳香万寿菊开花;11月,野菊开花……在绿化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摒弃了传统常绿绿篱或地被成片种植的手法,而是以丰富小区植物群落,打造“生物友好型小区”为目的,种植了80余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包括蜜源植物、林下耐阴植物及30余种中国原生植物。大门口、主干道、植物长廊、后花园、次干道等小区各处,都有不同的植物类别设计,营造出四时有花,景色丰富的植物景观。与此同时,小区内还布置了9个版面的科普图文展,让小区居民与参观者更有所得。
“我们在乳山五村种植的野菊,是长三角原生植物,最初是从佘山、天马山等地引种培育的。它不容易长虫,也不需要打药,对各种生物都十分友好。”金梦怡说,“只要后期维护得当,这些植物就会在小区里越长越好!”此前,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一个由10余名居民组成的志愿者绿化养护团队宣告成立。“小区有了这么好的绿化,不养护不行,有杂草要拔掉,当然我们还需要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的专业指导!”退休居民、志愿者张志惠说,“以前,我搞了一个自家的小花园;现在,我们要管好一个大家的大花园!”
自然中有艺术,艺术中有自然,参观过这座小区“原生植物博物馆”的“小记者”们,还受邀与艺术家一同参与墙绘创作,描绘乳山五村的大自然保护植物。“有艺术有科普,乳山五村的实践,是艺术社区项目的新起点!”策展人、“社区枢纽站”创始人王南溟表示,通过图像体验来加强对植物的记忆,是本次活动的宗旨。他特邀青年艺术家周莉为墙绘创作了画稿,她根据专家讲解、植物清单和图片,从中提取植物花叶的特征创作成图像,形成了叶与花的平面化拼贴和满画面图样。艺术家柴文涛及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也来到现场,配合孩子们共同完成四幅植物墙绘。
此外,王南溟还在乳山五村选好了场地,未来将打造一个玻璃房里的展厅:“围绕乳山五村的艺术社区规划,我们将活动文献加上艺术家创作作品组成‘艺术生境’展,也会举办面向小朋友的工作坊。我们还会展出项目落地前的居民听证会、植物养护过程中的志愿者等内容,体现居民自治的作用。”乳五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万红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居民有当家做主的意识,为小区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老旧小区也会变得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