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日记 | 南下起点:城市办报的有益实践

2024-05-18 18:33:00 来源:林溪声

济南,南屏泰岱,北临黄河,水山清发,自古民物康阜。1948年10月1日,《新民主报》就在这里诞生。这份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最早创办的城市报纸之一,号称“解放区的第一张省会大报”。当时的济南是一个有着6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产党接管旧新闻机构和创办党的新闻事业所形成的“济南经验”,在以后的南京、上海等地一再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民主报》创刊号头版、四版。济南日报报史馆 提供

在济南日报报史馆,寻访小组看到了《新民主报》创刊号和几份早期的老报纸。从版面内容看,《新民主报》办报根据城市特点有所改进和发展。版序设计为一版国内省内本市重要新闻;二版由于政策宣传的紧迫性需要,初设为“文献版”,专门发表党中央的重要论述,各级党委的决定和文件,供学习掌握,后根据形势该版改为地方版;三版为国际版,在二三版下半部固定3至6栏广告;四版为副刊和专刊。

寻访小组仔细辨认着现存的几份报纸内容。《新民主报》创刊号刊登的发刊词《本报的任务》提出,“本报是中共济南市委的机关报,是中共领导下的一个地方报纸,也是济南市人民大众自己的一个报纸,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济南市人民大众服务”。第二期集纳的《本市目前宣传口号》,第一条为“保护各界人民的生命财产与民主自由”。后面的报纸内容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复工、复业、复课,号召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秩序,支持解放战争。

恽逸群像。 林溪声 摄

济南日报报史馆内有一尊《新民主报》创办人恽逸群的塑像,取材于黄河的黑陶制作让人物形象更显底蕴深厚。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后,恽逸群曾先后担任解放日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等职。《新民主报》是他实践党的新闻工作由农村迈向城市一个坚实而有力的开端。为了给陆续解放的城市提供办报经验,储备专业干部,恽逸群一方面决定将华东新闻干部学校迅速迁来济南;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通讯员队伍积极写稿。后来接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曾回忆:“在《新民主报》半年的实践,对我以后参加接管上海报业的工作是一次极好的演习。”

新民主报社、新华社济南分社通讯员证。 林溪声 摄

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于岸青馆长向寻访小组介绍,1948年9月22日夜,解放军仍在猛烈攻击济南城垣,济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出版部的编辑、记者进驻经二路纬二路原国民党中央银行,以创办《新民主报》和新华社济南分社,她根据旧银行管理档案做过核实。采访结束后,寻访小组按图索骥找到了当年的社址,拍照留存。

《新民主报》经二路纬二路旧址。 黄晓洲 摄

以恽逸群为代表的新闻大队,就是从这里南下,与另外几路人马会合,一起创办了上海《解放日报》。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副主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