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响”,“商机”不断,徐家汇这块百年电影热土上的影人记忆

2024-03-03 14:54:00 来源:东方网·城市导报 选稿:魏丽君

说不尽的“繁花”,说不尽的“上海”。除了电视剧所带来的时代记忆,百年间“繁如百花”的上海电影里,也同样记录着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和独特的街区空间。

1月27日,一场特别版汇游徐家汇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上海戏剧学院黄望莉教授,为大家带来《“繁花”之外:上海的街区与中国电影》分享讲座,一探那些时光留下的岁月痕迹。

导演王家卫在电视剧《繁花》中,向大家呈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城市面貌,黄河路、进贤路、外滩27号……真实再现了当时上海独有的年代风情,掀起一阵追寻“上海记忆”的风潮。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四楼展厅,重现了老上海繁花似锦的海派街区,守卫着南京路的哨兵、沪江照相馆、永安百货橱窗、张爱玲的飞达咖啡馆等昔日上海街景,吸引了众多观众打卡留念。

黄河路是电视剧《繁花》里最重要的场景,我们将这块街区放到历史的空间当中,可以清晰看到海派文化形成的源起。

从《繁花》说起,黄望莉教授带领现场观众神游在风情独具的海派街区,探秘繁华表象背后的城市人文底蕴。

这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走路时都是无暇旁顾,直奔目标而去,“不响”,也正是上海能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快速走向经济前沿的重要精神支撑。

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常态,使得越是创新的东西就越有魅力,转而成为“商机”。

百代小楼,可以说是徐家汇这片街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的第一次高峰,正是因为开创了戏剧录音的先河。随后以黎锦晖为代表的音乐人创作了一系列“时代曲”,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百代小楼与中国电影文化的关系可谓十分密切。以周璇为代表的歌影双栖明星们,都曾经频繁出入这栋小楼。诸如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电影《桃李劫》中的《毕业歌》等经典歌曲,都是在百代小楼灌录的。

不同的街区,蕴藏着不同的生活基调。梧桐树、老洋房、面包店、咖啡馆……构成了徐汇独特的海派休闲文化氛围。

在徐家汇这片“百年电影”热土的孕育下,众多影人、作家、导演毗邻徐家汇而居。黄望莉教授现场分享了一张湖南社区人文地图,上面标注着众多影人旧居:上官云珠、张瑞芳、赵丹、王人美、孙道临……巴金、柯灵、曹禺等著名文人巨匠也都居住在这一地区。

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放映在上海举行;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一代又一代的上海电影人,用他们对电影艺术的赤诚和才华,留下了人们对于上海的城市记忆。

* * * * * 

黄望莉: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系主任、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电影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