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为何是“猪日”?“老鼠娶亲”何以被视作吉祥?
【编者按】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种族延续、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想象,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近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展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揭幕。“思想汇”栏目邀请策展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围绕春节民俗展开漫谈,从除夕一直到大年初七,每天跟大家聊聊“过年那点事”。今天推出第四篇,谈谈正月初三的一些习俗。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记录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经典著作《清嘉录》说:这一日的习俗与正月初一相似,不扫地、不点火、不打水。在江浙地区,流行正月初三占卜一年吉凶的习俗。正月初三的很多仪式活动,其实都与古老的生殖崇拜、丰收祈愿相关。
清代民俗版画中的“老鼠娶亲”。
在原始社会,出于对种族延续的渴望,先民对许多生殖能力强大的动植物都产生过崇拜的心理和行为。吉祥图像中象征多子的石榴、莲子、葫芦都曾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老鼠作为一种繁殖能力相当强的动物,自然也引发了原始先民的崇拜,产生相关祭祀仪式,目的就是促进人类子孙繁衍。不少地方的民众认为,正月初三的夜晚是老鼠娶亲的良辰。为了避免打扰老鼠娶亲,人们要早早熄灯入睡,还要在家中内外撒米、盐,为老鼠“分钱”。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以老鼠娶亲为题材的年画、剪纸、刺绣、泥塑、蜡染、窗花等,均与此有关。
种族延续既需要有众多子孙,又需要有足够的食物以养活子孙,正月初三“猪日”的传说,以及贴肥猪拱门图像的仪式正体现了古人的丰收祈愿。
“肥猪拱门”剪纸
托名东方朔的《占书》说:正月初三是猪日,这一日可以通过天气的晴阴判断当年猪的生长是否旺盛。猪,古称“豕”,是“家”的组成部分,在所有的家畜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既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又被视为丰收和财富的象征。中国先民的猪崇拜出现得相当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红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玉猪龙佩饰。猪是中国古代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人曾将猪称为“乌金”。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财富的积累主要靠农业劳作,因此祈富与祈丰的内涵基本一致。因此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贴肥猪拱门年画或剪纸的习俗,目的就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