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委员凝结智慧,我们总结了这五组关键词

2024-01-24 17:14:18 作者:卞英豪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郑闻文

东方网记者卞英豪、蔡黄浩1月24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日下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多位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提供真知灼见。

聚焦数据,投早投小!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委员建议要有“蚂蚁雄兵”

数字经济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经济形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力量。2020年,上海率先提出要发展在线新经济,目前上海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数字经济规模和渗透率全国领先。

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数据要素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凸显。对此,陈凯委员建议,加快推出具有实操性的数据分类分级指引,明确不同类型、等级数据的流通要求。

“上海可以考虑在金融、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先行先试,选取综合实力较强且经营稳健的头部企业作为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对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确权研究和实践成果。”陈凯委员委员表示。

“投早、投小、投硬”,已然成为上海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邵楠委员表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培育长期和耐心资本已然成为各界共识。

邵楠委员建议,用“蚂蚁雄兵”的态势做种子基金,从源头上解决科创企业启动难的问题。建议把资金划归各区,在区级财政配套情况下,根据各区产业定位自主选择,进一步完成基金出资子循环。

法规改革、科技配套!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企业“走出去”

“金融机构不喜欢风险,但科技就是在风险中不断试错并进步的。”雷鸣委员表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时,需要考虑到金融与科创的“错配”问题。

对此,雷鸣委员建议,建立良好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在金融领域模型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方向,科技可以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助力,同时,上海要建立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和定价机制。可以考虑设立政策性的科技银行,促进国家级金融科技项目落地上海。

“上海可以通过法规改革和金融科技发展,开辟非西方主导的金融选项。”李民桥委员也有着相似的观点。李民桥委员建议,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企业跨境交易进行结算,为国际社会提供非西方主导的金融选项。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资金,香港可担当境内人民币资金与跨国企业融资的中介角色,进一步强化人民币的国际融资功能。

尧金仁委员则表示,再保险是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运行的跨境金融服务,也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支点。

尧金仁建议,鼓励和支持在岸保险机构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着力在非中资利益的海外份额业务上发力。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请进来”等,是提升上海再保险中心国际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以法为纲!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升国际商事调解效率

2023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链接全球能力不断加强,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创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深入推进,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交易顺利完成。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商事调解效率。”薄海豹委员表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优化涉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商事调解组织开展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调解制度规则。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应当如何提升国际商事调解效率?薄海豹委员建议,以《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及其附属文件为蓝本,制定自贸临港新片区“商事调解规则”。吸引国际商事调解机构的入住临港新片区。

同时,薄海豹委员建议,在仲裁过程中,可备用多套国际流行仲裁规则供争议双方选择。例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示范规则、英国海事仲裁协会规则等。建议临港新片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加以系统研究。

绿色转型!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努力当好“施工小队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邮轮经济产业链,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有与能级相匹配的绿色甲醇加注中心。”黄迪南委员表示,欧盟正逐步将航运碳排放量全额纳入配额管理,绿色甲醇被视为未来10—20年航运替代燃料的主要方向之一。

黄迪南委员建议将本市绿色甲醇项目整体工作纳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内容之一,明确牵头部门。加快推进生物天然气统一接收入网工作,建议上海相关的生物天然气优先用于制备绿色甲醇,并鼓励本土企业积极探索生物质甲醇、绿电甲醇等商业拓展机会。

童继生委员则建议,对照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枢纽功能要求,深化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措施,补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跨国多式联运的功能短缺,尽早建成松江石湖荡铁港项目,用绿色智慧低碳的铁港,补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短板,提升“跨国多式联运”能级,形成洋山海港→浦东空港→松江铁港的绿色低碳国际集箱集散枢纽中心。

“希望上海各界、各级在市委书记当‘施工队长’的榜样带领下,涌现一批促进建设发展的‘中队长、小队长’和‘现场施工员’,真抓实干、解决问题。”童继生委员表示。

打造人才高地!以先导产业为压舱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当下,上海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去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为上海推进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基石。

张建华委员表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核心要义。作为上海先导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庞大技术人才必须依靠自主培养,产教融合要发挥关键作用。她建议,要优化集成电路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做实“校驻企、学进厂、企入校”,产教融合考核。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当下全球科创的新焦点。李强委员认为,这一轮大模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顶尖人才驱动的。大模型竞争,核心是人才的争夺。建议设立大模型“人才落沪”专项计划,对顶尖人才的创业、安居、往来等,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面对一些国家的封锁,上海需要更加开放,鼓励高校和企业走出去,深度嵌入到国际AI创新体系中。

科创人才从何而来?葛群委员建议善用外资龙头企业孵化顶尖技术人才的能力,进一步支持外资机构引入海外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海外人才评估和引进工作的科学性,放宽国外高技术人才入境居留的政策,不简单以学历和年龄等指标论英雄。

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可以把在沪外企看成吸引国际人才来沪来华发展的第一站,以人才带动投资,以投资吸引人才,形成技术和资本的良性互动。葛群委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