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举行总决选,10名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诞生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月20日报道:1月20日,“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总决选及颁奖仪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增强科创兴趣、激发科创志趣、树立科创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
大赛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开设创造发明、自然生态、智慧城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其他类别等7大主题,全市各区中小学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16个区800余所中小学申报的4300余个项目,相对去年课题申报数量增长了35%。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共评选出“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各奖项课题1300余件,其中30名队员在“大院士”面前进行了“小院士”科创大比拼。最终,10位队员荣获特等奖并被授予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总决选现场,队员们用横溢的才华,用灵动的创新,畅想科技未来:仿生学连续体柔性机器人、篮球智能回球机、可穿戴量角器……这些参赛作品既有新科技的生活学习应用、又融入人文关怀及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考,科创少年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并进行思考和实践,向评委们展示出了一个个独特视角和创意作品。
颁奖仪式上,陈凯先院士对选手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对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激发科学梦想、萌发科学向往、树立科学志向,将来走上科学道路寄予殷切期望。
自2003年首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命名以来,已产生244名上海“小院士”,616名全国“小院士”,12名全国“十佳小院士”以及9名“市长奖”获得者。
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创素养?如何让“小院士”们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由此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今年上海少年科学院做了一回“有心人”,对近年来部分“小院士”进行了“回访”,他们中有不少在科技领域继续探索,比如航空航天、医药工程、计算机信息、机械工程等。
作为面向大多数青少年普惠性科学教育的校外教育阵地,上海少年科学院在市少工委领导下,将聚焦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通过打造科创教育四个一:“一套教材课程、一个展示平台、一批专家团队、一系列赛事活动”,在科学教育领域逐步优化“生态圈”。少科院将通过“青年科学家+科技特色校+科创少年”联动分层分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拓展“小院士”持续培养、成长成才、反哺社会的新模式,实施红领巾科创成果展示及宣讲行动,共筑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联建共育机制,切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