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催生,全法震惊,左翼人士批评:明显右转

2024-01-18 14:00:53 来源:观察者网 选稿:王珂然

(观察者网讯)催生、要求青少年服役、穿校服、唱国歌、限制儿童看电视……当地时间1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承诺将巩固法国的“价值观、共同文化与文明”。

其中,催生令无疑最具争议。许多法国左翼人士要求马克龙,“不要对女性子宫指手画脚”。

“马克龙不再中立,明显开始转向政治右翼,”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报道称,马克龙的此番操作,引发全法震惊。一众保守派法媒、专家和官员对此表示遗憾与不满,认为马克龙此举已明显偏离政治平衡,并质疑他此前一直是“表面中立、心在右翼”。

马克龙承诺改革人口结构,视频截图

在17日面向全国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表示,法国应实现“人口结构重构”。他呼吁提高出生率,与他口中的“本世纪禁忌”的不孕症作斗争,同时承诺全面改革育儿假等相关福利保障制度。

“只有恢复出生率,法国才会变得更强大,”马克龙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改革育儿假、提高育儿补贴,法国父母将被允许与孩子在一起六个月。

他说,法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会让一些家长感到焦虑,也会导致母亲们太长时间远离劳动力市场。

据路透社介绍,在现在的法国,母亲拥有约16周的基本产假,父亲最多可享受28天的陪产假。此外,法国父母还可以享受一年的额外育儿假,最多可申请延长两次。但在此期间,父母每月只能获得略高于400欧元(约合3100元人民币)的基本补贴。

同时,马克龙强调,法国必须“重新学习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分享价值观、共同文化和文明”。

他还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计划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支持在小学教唱国歌;在高中开设必修艺术和戏剧课程,举行毕业典礼;计划于2026年在青少年中推行国家服役制度,并要求中小学生穿校服……

去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宣布,计划在6个省强制推行国家服役制度(SNU),并将在2026年实现全法15至17岁青年全覆盖。根据现有信息,服役人员须赴外地参加为期12天的集体生活,随后在军队、协会或行政部门完成84小时的志愿服务。参加集体生活时,学生须穿着统一制服,每日6点半起床、22点半休息,升国旗、唱国歌是规定动作,且白天禁止使用手机。

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在推行“老式”的总统制度时,马克龙拒绝了这一标签,强调了恢复“流动社会”中的共同价值观和“秩序”的重要性。

马克龙17日发表全国讲话,图自社交媒体

去年,法国出生人数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数据显示,法国2023年新生儿数量为67.8万人,比前一年减少了6.6%,较2020年的峰值下降20%;每位母亲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也从2022年的1.79个降至1.68个,同样为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二战后的法国出生率,路透社制图

对于马克龙有关提高出生率的承诺,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表示欢迎,其发言人还呼吁在法国设立“家庭部”。但此举引发夫法国许多保守派政客、议员和女性权益人士强烈不满,认为马克龙发表了“反动”(reactionary)言论。

其中,法国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党议员科比瑞特(Alexis Corbière)称,“女性的身体不是武器”;绿党领袖借著名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批评马克龙;欧洲绿党联合主席沃格尔(Mélanie Vogel)要求马克龙停止在女性子宫内“支持”他的“军事妄想”。

“放过我们的子宫吧,”法国妇女基金会负责人塞西尔·梅弗特(Anne-Cecile Mailfert)在推特写道。法国妇女儿童权益信息中心(CIDFF)也对此表示“深切关注”,称生育主义政策“严重违背了妇女的自主权”,且构成了“令人担忧的政治和社会倒退”。

“放过我们的子宫吧”,塞西尔·梅弗特推文截图

不仅是催生令,马克龙提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均引发法国社会震惊。

一众保守派法媒、专家和官员对此表示遗憾与不满,认为马克龙此举已明显偏离政治平衡,并质疑他此前一直是“表面中立、心在右翼”。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则认为,面对来自极右翼领导人马琳·勒庞的激烈竞争,马克龙此举是为了努力“恢复权威”。

马克龙领导的政府在2022年连任后不久就失去了议会绝对多数席位,此后一直疲于应对由养老金和移民改革造成的政治危机。本月初,马克龙重组内阁,任命了新的总理。

路透社当时称,马克龙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保持低迷。任命新总理,显示出马克龙试图在欧洲议会选举和巴黎奥运会之前为其第二任期注入新的动力。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马克龙落后马琳·勒庞大约8到10个百分点。

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定于今年6月举行。欧洲议会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本届选举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法国,放眼整个欧洲,今年都将会是“右转”的一年,这对俄乌冲突以及其他国际热点问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变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