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网络微短剧各种“硬伤”亟待有效治理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29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5%的受访青年认为现在的网络微短剧“质量参差不齐”,37.4%的受访青年直言“精品少”。超五成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以及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据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诚如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青年感觉当前网络微短剧“精品少”。更有的受访者直言,大多数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比较低,所以在剧情、场景上不太考究,有些演员的演技不够成熟,有时候看起来会感到尴尬。例如,微短剧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一个主题火了便跟风拍摄,缺乏创新和独特性,甚至出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
网络微短剧“精品少”“质量参差不齐”,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是受访青年认为当前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硬伤”无疑值得重视起来,尤其是,一些网络微短剧为了“爽”而“爽”,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乃至包含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更会影响到网络微短剧的健康发展。
网络微短剧“硬伤”亟待有效治理。把好“入口关”至关重要。一方面,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备案审核,对网络微短剧的制作、审核、发行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在故事情节和价值导向上为大众守住第一道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鼓励观众对不良微短剧进行举报,及时发现并处理。
针对网络微短剧领域出现的诸多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提出要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其中就提到,“推动行业自律,互相监督,全行业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所以,于行业自身,当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建立自律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制作方和发行方进行处理。
对于创作者当恪守底线。规范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63.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坚守创作底线,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对于创作者,应该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加强对角色的塑造、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输出正向的价值观,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尤其是,不能只盯着钱,将中老年人都当成了“韭菜”,甚至为了利益打法律擦边球。
终归而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生态领域,唯有规范发展才能行之长远。当然,从受众角度来讲,应该增强防范。面对网络微短剧存在的鱼龙混杂问题,应警惕被不良内容所误导,乃至被忽悠消费。尤其,当自身权益被侵犯要勇于依法维权。也唯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