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别让“内购”侵害劳动者权益

2023-12-15 13:25:58 作者:张涛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企业的各类产品与服务,自家员工被鼓励甚至要求购买,对这种方式许多职场人并不陌生。近日,某车企员工在社交媒体发文,让相关话题再度受到关注。该名员工称企业内部几乎80%的员工都被明示暗示过,想要保住工作和升职,都必须购买自己企业生产的汽车。作为技术岗的他不仅自己购买了两辆,还推荐亲戚朋友购买,最终仍被裁员。(12月14日《工人日报》)

企业鼓励员工购买自家商品和服务,早已不是新鲜事。应该说,在自愿购买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内购”活动,本是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好事。对企业来说,可以刺激产品销售,让员工成为产品的使用者和推广员,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价值。而对员工来说,享受内购的优惠福利,可以省下真金白银,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企业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忽视员工的真实感受,往往导致“内购”跑偏。有的存在处理临期或过期产品、完成业绩额等现象,降低了员工的满意度。有的企业甚至明令员工购买企业的产品,并且有数量的要求,完不成任务就要接受相应惩罚。

在“内购”的问题上,劳动者本身也是普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不管是明确要求,还是变相强迫,要求员工购买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都构成了强买强卖,侵害了其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通过摊派业绩倒逼员工购买,完不成业绩就要接受惩罚,这种规章制度也违反了法律法规要求,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内购”如何好事办好,让劳动者和企业都满意,关键要合法合规,找到劳资双方利益的最佳契合点。企业在制定涉及有关“内购”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对于“内购”的相关情况要及时公示,告知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意愿。如果企业因员工“内购”不达标,违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也不能甘吃哑巴亏,要留存相关证据,主动进行维权,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