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历经百年,典雅优美绚丽夺目
陕西北路186号于200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门口的铭牌上写道:原为荣氏老宅。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有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
铭牌中所记“荣氏”就是中国近代以实业著称的荣宗敬家族。
文|薛理勇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
▲荣宗敬旧居
位于陕西北路186号的荣宗敬旧居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地块呈南北为长、东西为宽的长方形,沿陕西北路的西侧外墙长约120米。在1947年的上海街道地图上,荣宗敬旧居占了陕西北路186号和188号两个门牌号。
▲1947年上海地图(局部)。荣宗敬旧居占了两个门牌号
▲1918年建议增加建造的图纸,该建筑的东南部和西北部是增建的。图纸标注的地址是西摩路17号,设计单位是陈椿记营造厂
有一张1918年的旧图纸,内容是关于西摩路17号住宅的建议增加建造设计。巧得很,这张图纸的设计与现在的陕西北路186号的平面图和区位图完全一致。不过,图纸上标明的地址是“No.17foreign house at Seymour Road”,即“西摩路17号侨民的房子”,也就是说,现在的陕西北路186号原来是西摩路17号。
▲荣宗敬旧居外景
有趣的是,1918年1月12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刊登了一条新闻,大意是:昨天在会审公堂,一个中国人被控告在“西摩路19号Mr A.S.P. White—Cooper(古柏)家里偷窃了一件大衣,当时侦探与小偷搭讪,小偷说,他在西摩路17号找人,最后,小偷承认偷了大衣”。看来,西摩路17号和19号是一个住宅的两个出入口,1918年时的户主是古柏先生。
▲荣宗敬旧居内景
西摩路始筑于1904年,1906年,西摩路的住户始见于记录,17号的住户是麦凯(E.F.Mackay),1908年,西摩路17号换成了罗伯森夫妇,19号是古柏夫妇。到1921年,19号的主人变成了“YungSung King”,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荣宗敬先生。
▲荣宗敬先生
1924年出版的中英文版《中国诸业领袖人物小传》中有对这位麦凯先生的记录。麦凯是英国人,青年时入职于一家苏格兰银行。1892年任职于太古洋行在伦敦的分公司,之后被派往中国,在太古洋行香港分公司工作了十年,在天津分公司待了两年,其余的时间在上海。后来晋升太古洋行上海分行总裁,还担任上海和明商会主席、仁济医院院长,出任多届工部局董事。
古柏1866年出生于英格兰,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来上海,在同乡担文(William Venn Drummond,1841—1915)开设的担文法律事务所任职,任担文的助理。说到担文,就不得不提轰动上海滩的“万年青”诉讼案。
根据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虎门条约》,英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英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中国政府必须把人犯移交该国领事馆,由该国领事馆审判。于是,上海租界里设立所谓的“会审公堂”(MixedCourt),审理外国人与外国人、中国人与外国人、中国人与中国人的诉讼,以及巡捕房起诉的刑事案件。上海租界里还有一个“领事团”,这是由各国驻上海领事组成的机构,如果遇上上海地方政府与租界工部局或外国机构发生冲突,则由领事团下设的法庭裁判。
“万年青”号兵船是福建船政局建造的轮船,被调拨用于台湾防务。1887年1月19日(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该船在吴淞口外被英国火轮公司的“尼泊尔”号撞沉,造成重大海难事件。担文律师事务所作为清政府代理律师向英国在华高等法院起诉,最后,清政府胜诉。当时,上海各报争相报道“万年青”诉讼案的过程,社会关注度极高。在清政府胜诉后,《点石斋画报》绘“万年青胜”一画,并配文说:“若事在十年之前,恐未必如此之大公无我也,然而英已加人一等矣。”
▲《点石斋画报》绘“万年青胜”
说回古柏。古柏的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不仅成为担文律师事务所的骨干,还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约19世纪末,担文律师事务所的英文名称改为“Drummond, Phillips & White—Cooper”,担文任经理,古柏任襄理。古柏也曾作为清政府的代理律师负责“《苏报》案”的官司,不过这一次并未打赢。
▲担文住宅,建于20世纪初,建筑保存完好,位于现在的华山路263弄内,今为光明集团总部所在地
“《苏报》案”是近代在上海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苏报》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以清议救天下”的政治性较强的报纸。1913年5月改组,成为宣传革命、反对清政府的报纸。此后,又连续发表宣传革命的社论,如对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革命军》的评介文章。这些文章抨击清廷对内专制、对外卖国,还直接指责光绪皇帝之所以支持变法,“其迹则公,而其心则只以保吾权位也”,并有“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字眼,引起清政府的强烈不满。但是,《苏报》设在租界里,清政府鞭长莫及,也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上海道台向外国驻上海领事团交涉,要求查封《苏报》,拘捕并“引渡”章太炎、邹容等人。
6月30日,章太炎被捕,7月1日,邹容出于义愤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领事团以此案系政治性质为由,拒绝交出被捕的章太炎、邹容等人。(一说领事团因社会舆论压力,未“引渡”章、邹二人。)清廷遂聘请担文律师作为辩护律师,欲通过会审公堂“引渡”涉案人员。此时担文先生已年迈力衰,案件交由古柏负责。“《苏报》案”牵涉面广,影响也很大。租界方面鼓吹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章太炎等涉事人员一旦“引渡”,肯定会被清政府处以极刑,会对租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英国和美国政府也已经责令驻华公使,未经本国政府许可,不准“引渡”。实际上,清政府的这场官司是打不赢的,尽管古柏律师尽了力。“引渡”没能成功,最终,章太炎和邹容分别被判处三年和两年监禁,期满后逐出租界。
从事业规模的角度看,古柏称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律师。1913年6月11日,《新闻报》刊登了《古沃公馆启事》,声明:“担文律师现已告退,古柏、沃沛两律师事务所及总翻译张少塘君、翻译张篇云君仍在北京路11号。古沃公馆启。”实际上就是古柏宣布退出担文律师事务所,与另一位叫作沃沛(Oppe)的律师另外成立古沃公馆,它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
荣宗敬(1873—1938),又名宗锦,江苏无锡人。15岁来上海,入源豫钱庄学生意。三年期满,任森泰蓉钱庄营业员。1890年,荣宗敬父亲与人合作开设广生钱庄,荣宗敬任经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津,北方闹粮荒,荣宗敬与弟弟荣德生从上海贩运面粉到北方,获利甚丰,于是,又与朋友合作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保兴面粉厂改为独资经营,厂名也改为茂新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集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后增建二厂、三厂。1915年,兄弟俩在上海又创办申新纱厂,后增建二至九厂,1921年,成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该公司是中国旧时最大的纺织和机器面粉集团。荣氏兄弟也成为中国的“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至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13家纱厂。
▲荣宗敬旧影
除了扩大实业规模,荣氏也积极发展期货交易。1920年,穆藕初(名湘玥,以字行)、荣宗敬等联合发起成立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次年4月11日召开成立大会,穆藕初被公举为理事长。7月1日,华商纱布交易所借民宅择吉时开张,主营期货交易,交易物品分棉花、棉纱、棉布三大类。1922年,交易所迁至爱多亚路15号(今延安东路260号)新址。1920年,荣宗敬、顾履桂等发起成立上海面粉公会。1921年,面粉公会改组为中国机器面粉上海交易所,王震(字一亭)任理事长,同年8月14日,在民国路(今人民路)开张,后来在爱多亚路华商纱布交易所楼上另外设立期货市场。
▲1937年登记。西摩路186号登记的住户名字是荣宗敬(Yung Sung King)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经历三个月的抗战,上海最终失守。为躲避日伪迫害,1938年,荣宗敬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避难,不久在香港病逝。
历尽沧桑的陕西北路186号住宅产权几经变更,如今作为荣宅修葺一新,静静等待着游客去感受它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之美。
薛理勇
薛理勇,著名上海史专家,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出版著作《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60余本。现担任社会职务主要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旧区改造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名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北路历史建筑艺术铜牌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薛理勇图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西摩路)画传》、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施丹妮
栏目主编:施丹妮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西摩路)画传》,上海静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编,薛理勇执笔,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