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校风”再度兴起,如何丰富市民的“夜余”生活?

2023-11-30 09:06:32 来源:上海大调研 选稿:朱雯

“市民夜校秋季班的课比黄金周的票还难抢!”开办7年的上海市民夜校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开班报名时,65万人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手工皮具体验课、烘焙课16秒告罄,沪语课1分钟内满员。

短时间内,夜校风从上海吹遍了全国各地,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各类课程吸引市民开启下班后的新生活,夜间时段蓬勃生长的“自律经济”,正成为冬季消费新增量。

图片

群艺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课程抢票秒光。

市民夜校热闹胜过夜宵店

在上海工作的白领潘颖,喜欢下班后和同事约去酒馆小酌一杯。对鸡尾酒文化感兴趣的她,原本打算抢一门夜校里的酒水品鉴课,但由于过于火爆而错失机会。

之后,潘颖找到了一家位于田子坊的酒吧,离公司不远,有专业调酒师开设的体验课程,“老师会从基酒知识讲解到调酒技巧,结合个人口味偏好来安排实践,还有解压的凿冰球活动,体验感满满。”

潘颖说,小时候,自己抗拒被爸妈“按着”去上兴趣班,长大了却开始主动“求学”。原先约着吃夜宵、去酒吧的朋友突然变成了“同学”,“夜校就像是成年人的少年宫。”

除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也已建起了各种各样的“夜校交流群”,群内大家分享着自己体验过的好课程,或是聚集同好者组团参加某一兴趣班。

从市场欢迎度来看,充分结合本地特色的兴趣课程最受消费者喜爱。例如上海的沪语课、杭州的杭州话普及班,授课老师多是语言学出身,会引导学员用系统性的方法探索当地方言。近一个月,点评平台“方言培训”关键词的热度同比提升33.3%,其中不乏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的民族方言体验课。

夜校的回归,意味着中青年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迎来新一轮高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夜校作为一种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教学模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助力劳动者技能提升。行业人士分析指出,以兴趣和自我成长为导向的培训服务火热兴起,正是终身教育高速发展的前奏。

消费“新夜态”给本地商家带来增量

高质量教育资源在多地涌现,丰富市民“夜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促进各类夜间经济的旺盛。

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除了各地文化馆开设的市民夜校,兴趣培训课程的消费热度也迎来新一轮飙升。其中,深夜健身、深夜攀岩和24小时自习室也是“自律经济”的典型代表,上海的健身中心夜间订单量居于全国首位,是最为“自律”的城市。

图片

常去徐家汇街道市民健身中心的上班族王鹏介绍,商场里的健身房22点就闭店了,社区健身房更加便民,有时候快凌晨还有居民在锻炼。“特别是最近天冷了,大家不愿意走太远,这种家附近的健身房更受欢迎,价格也很实惠,买卡折合下来10元到20元一次。”

公共资源的多样化,体现出城市的开放和包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曾表示,要大力推动全城美育、全民美育、全过程美育、全年龄段美育,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充分发挥丰富的专业场馆机构优势,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

“越夜越努力”的年轻人带火了消费新场景,也带来了本地商家订单的增长,成为掘金新蓝海。随着电商平台上的机构和课程选择增多,消费者在关注专业性、安全性的同时,也越来越在意课室装修、场馆环境和其他附加服务。

针对“新夜态”百花齐放的趋势,有业内人士建议,本地商家应致力于提高服务供给的种类和质量,热情拥抱数字化运营,注重线上线下联动,在零售平台的助力下,完善门店的线上化、标准化建设,更好满足市民夜间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本地实体经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