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上海消费投诉2.3万件,涉保价服务等
上海市消保委11月21日透露,2023年“双十一”大促,各大商家、电商平台自10月下旬起陆续开启促销活动。10月24日至11月14日,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网购消费投诉23101件,其中已先行和解18082件,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投诉量居前。
低价促销接踵而至,消费者对保价服务颇有微词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家、平台开启多轮“大促”活动,低价优惠活动接二连三。同款商品在不同时段的促销活动中可能价格不一,虽然许多商家、平台提供了保价服务,但一些商品后期价格下调,消费者却未能顺利保价。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家承诺保价,在申请保价时却拖延、拒绝履行承诺;商家对保价规则告知不显著,消费者不清楚保价范围、保价时段及操作申请流程等。此外还有消费者认为商家设置“套路”,通过规定优惠券不计入保价范围等方式规避保价。
如,消费者邢先生投诉反映,其于10月27日在某平台的入驻商家处付款6831.96元购买了两台空调,收到货几天后发现商品降价至6300元,因购买时商家承诺有保价,消费者随即便联系商家和平台,对方均表示消费者购买时使用了优惠券,故不再享受保价服务,消费者对此不认可,认为平台和商家对规则告知不清,要求退还差价。
交易高峰期销量增长,商家服务能力稍显不足
“双十一”大促优惠力度大,许多消费者早早做好攻略、翘首以盼“买买买”。面对交易高峰期,商家服务能力稍显不足,引发消费者相关投诉。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品错发、漏发、缺货或无法明确发货时间,联系客服迟迟得不到回应等。
如,消费者孔女士投诉反映,其于10月31日在某品牌旗舰店支付1344元购买了一款豪华款消毒柜,付款几天后发现一直未发货,联系商家询问发货时间,对方一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让消费者继续等待,消费者要求尽快发货。
促销承诺履行不当,消费者质疑个别商家“玩不起”
“双十一”期间,商家、平台诚信意识较往年有所提升,涉及优惠券无法使用、中奖后不兑现等投诉有所下降。但仍有个别商家被消费者质疑“玩不起”,在促销活动中“搞文字游戏”。消费者主要反映:拍下商品后无法付款,支付尾款时发现实付价格高于前期宣传价格,限量赠品未显著提示,商家擅自取消订单等。
如,消费者杨女士投诉反映,其于10月24日为购买某品牌的护肤品支付了100元定金,在11月3日支付尾款时遭遇“系统崩溃”,导致尾款无法支付,联系客服退还定金迟迟无果,消费者要求尽快返还定金。
又如,消费者王女士投诉反映,其于10月31日上午在某平台一家连锁药店支付定金购买9盒隐形眼镜,当时显示价格是109元/盒,晚上准备支付尾款时却无法完成付款,随后发现该款商品价格涨至132.99元/盒,消费者感觉被“忽悠”,要求按照109元/盒的价格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