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高校自主招生应对论文说“不”
据报道,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之子宋世键,在中学时期便与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苏士成共同发表论文3篇,三篇论文均为SCI论文,宋世键3篇论文的作者单位均为其中学广东实验学校。(11月11日《中国新闻周刊》)
报道称,宋世键2017年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2017年获得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入选资格,后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本科学习。媒体检索发现,2017年7月1日、7月21日,宋世键分别以第二作者、第四作者在美国期刊《癌症研究》发表论文;2018年1月,以第五作者在《分子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论文作者署名身份是广东实验中学高中生,主题与鼻咽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
中山二院实验人员患癌事件还在发酵,又爆出医院主要领导儿子读高中时,便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儿子被疑凭借这些论文取得中大自主招生入选资格,引起更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高校自招政策漏洞明显,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中山大学当年自主招生简章,高中学生在“研究实践、才能禀赋”等具有突出表现并取得标志性成果(须提供公开发表论文等证明材料),即可以特长生身份申请选拔资格。换言之,假如宋世键凭异常禀赋发表多篇SCI论文,按常规选拔流程被中大自主招录,符合相关规定。由于上述报道并未获得有关部门回应,宋世键是否涉嫌论文造假骗取中大自主招生资格,一时无法证实。但是,高校自主招生有考生涉嫌论文造假,再次被拉进公众视野。
高水平大学可以按一定比例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一旦通过审核,考生就能得到“降分录取”优惠。目前,全国共有90所知名高校可以自主招生,其中39所高校明确接受发表论文的考生,包括中山大学。
近年来,在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背景下,有越来越多考生将发表论文作为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知名高校敲门砖。为此,一些家长和学生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以亲友代笔、剽窃抄袭,网上买卖等方式,将论文归于考生名下,骗取高校自招资格,成为继高考加分之后新的造假重灾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之核。事实表明,发表论文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造假,成为吞噬高考公平的“黑洞”,被网友称为“换个马甲的高考加分”“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归根结底还是拼爹”等,社会负面影响大,一直有舆论呼吁取消此项优待。这也是上述报道再次引发关注重要原因。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与时俱进,汲取经验,一视同仁,进一步收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明确不得将论文列为特长生可入选条件,将其剔出资格审查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高校自主招生的严肃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