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制成的亚运“加油鸭”“一鸭难求”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聚焦非遗活态传承

2023-09-30 12:33:54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30日报道:杭州亚运会火热进行中,亚运健儿有望收到亚运“加油鸭”。“加油鸭”经过由特殊处理的笋壳制成,保留天然的纹路和颜色。 而第一只“加油鸭”出自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杭州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之手。在昨天举行的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人与创新设计师对话论坛上,郑芬兰表示,“我所在的村庄是‘中国毛竹第一村’,3月开始制作笋壳鸭,现在‘一鸭难求’,这就是在地化的魅力,也是手艺人的魅力。”

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到了全国的半数以上,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0多种,省级代表性项目有6000多种,可以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

9月29日,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人与创新设计师对话论坛在第二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举行。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与设计领域的专家共同交流,为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馕在中亚国家和中东国家大量存在,有上百甚至上千种做法,那么馕制作技艺到底什么是技艺?”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认为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观中看传统工艺,不只是制作烤馕等面饼的技艺,而是制作和分享烤馕等面饼的文化。“只要有这个文化在,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烤馕技艺在,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烤馕的呈现形式在。只要把这个文化把这个传统保护下来了,各种各样的技艺会越来越丰富,传承、保护、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发现,“匠心”一词往往更关注“匠”,而忽视了“心”,也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情感内涵关注不够。“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其中所包含的浓厚的情感内涵,而这个情感内涵或许对于我们今天,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甚至对于整个人类,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内容,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将传统工艺送到博物馆、大学课堂,更要的是回归生活。设计应充满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在设计当中延续传统工艺的文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表示, 当前,汉服、国潮、国风、新中式的美学精神已经在形成。另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传统工艺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的建设,在带动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传统工艺如何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他以自己一件2021年被美国大都会收藏的作品为例,“这件作品一看就是犀皮漆,但纹理完全突破了传统,赋予一种时代新的面貌。好的设计是提升传统工艺的一个有益的推手,而深厚有底蕴的精致的传统工艺提供宝贵的土壤和文化,这两者是非常契合的。每个手艺人也是设计者,会把工艺、材料、形制以及设计效果在做的过程中赋予新想法,所做的作品代表了时代风貌或创作者的新感悟。”

专家认为,长江流域中上下游的非遗创新设计产业链具备不同的优势。上游地区可以依托原生态的非遗资源和传统的工艺工匠,提供设计的源头活水。中游省市地区可以承担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合作,而下游省市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则可以发挥设计创新与产业运用的优势,对上中游的非遗资源进行设计提升和品牌塑造,实现产业链的有效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