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海量客流,仍有店面冷清空置?虹桥枢纽需要怎样的商业?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周边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区核心企业的集聚,上海虹桥枢纽区域,交通、会展、商旅客流量持续攀升,消费新需求正不断凸显。
坐拥日均客流数以十万计的综合交通枢纽,有的商业体门庭若市,商铺不断出新,有的商业设施却门可罗雀,甚至关门谢客。虹桥枢纽究竟需要怎样的商业?透视记者近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说到虹桥枢纽,机场、火车站的客流量常年跻身全国前列,每天的旅客吞吐量数以十万计。然而在枢纽和周边地区走一走就不难发现,这个地区的商业明显冷热不均。
在铁路虹桥站的B1到达层,各式快餐店能满足旅客们的各种口味,生意红火。虹桥机场T2航站楼内的一些品牌快餐饮食店,营业额能赶超市区门店,甚至冲到全国第一。
但是流量“死角”也不少。比如火车站到达层中岛区域的一排“透明房子”,就显得挺冷清;而机场与火车站的衔接段,大片门面空置着,路过的人屈指可数;从火车站通往虹桥天地商场的地下连廊,索性就是空白状态,甚至让很多旅客误以为,此路不通。
客流对于商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为什么虹桥枢纽里的一些商铺坐拥海量客流,却难以产生“过路经济”呢?
透视记者了解到,上海虹桥枢纽的规划布局,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客流停留和疏散的需求,剩下的区位,才会进行商业等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就出现了有空地的地方不在客流动线上,而有客流的地方,未必有余地留给商铺的情况。
虹桥枢纽体量大、起步早,全部重新规划不现实,只能通过局部的提质升级,来争取重新激活一些空白区域。在虹桥天地商场,通往火车站的连廊正在招商,商业街预计在今年年底开业,目的就是把虹桥火车站的客流吸引过来,做更多停留。
火车站内的商业业态调整,也正在酝酿之中,一方面会引进一些受欢迎的老字号、咖啡馆,另一方面,也在尝试通过优化客流动线的方式,帮助商铺更容易地获客。“计划优化客流动线,进一步调整、合理设置我们的商业引导标识。”中铁上海局新上铁公司客站商业部经理倪向前这样告诉透视记者。
事实上,就在枢纽的核心区域,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里,就有一个提质升级的成功案例。这块不大的区域里,透视记者发现了不少自带流量的新晋网红店铺。这家今年三月开出来的意大利甜品店推出的机场限定礼盒,销售十分火爆。而另外几家品牌咖啡店、冰淇淋店的产品也受到了旅客的一致好评。
过去3年里,虹桥T2航站楼开了超过100家新店,今年一月到八月就有35家新店开张。不仅是餐饮,一些年轻的潮牌、奢侈品品牌的引入,也主打一个“追随时尚最前沿”。产品要新、更新要快,这一波对整个T2航站楼内商业布局进行的洗牌,方向很明确——旅客的需求至上。有特色、有新品,消费者就有理由、有意愿买单。
来上海旅行,虹桥交通枢纽显然不是购物的首选地。但是如果能和陆家嘴、徐家汇、南京路这样的成熟商圈形成错位竞争,真正从满足枢纽客流的需求出发进行商业布局,枢纽并非不可能成为消费的天堂。
其实冷热不均的不光是枢纽内部,在虹桥商务区,各大商场的情况同样如此。
距离枢纽最近的虹桥天地,在今年年初引入了“只二”透明仓,这是这个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在线下开出的全国首店,主打年轻潮流的风格。今年以来,商场人气稳步提升。
品牌负责人胡轩溢告诉透视记者,他们开出了超过一万平米的陈列面积,有超过十万件的货品。不光是上海的用户愿意来选购,外地甚至国外的用户,坐动车、坐飞机来淘货的也开始多了起来。
不过在稍远一点的虹桥丽宝乐园,商场里不少店铺或整修闭店,或处于围挡状态。有商户告诉记者,尽管周边有商务楼宇,但是大家通常只是在午休的时间过来转转,周末会有周边小区的居民带着孩子前来,其他时段人流很少。
有专家指出,进出交通枢纽的旅客通常行色匆匆,购物并不是他们的首选。要吸引他们即便拖着行李箱,也要到周边的商业体逛一逛再走,业态的特色就尤其重要。独家的品牌、特别有竞争力的价格、非常独特的体验,都是形成这个足够充分理由的要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建议,大虹桥可以结合进博会品牌,推出免税进口商品展示销售区域,用市中心商业体无法涵盖的服务和体验,形成独特的错位竞争优势。
除了做出特色,还可以通过服务补台,让交通枢纽的客流和商业体密切联动起来。在澳门,从机场开到各家酒店的班车川流不息;三亚、佛罗伦萨等城市,都有直接把主要商场接驳巴士开进机场的做法。但目前在虹桥,似乎还没有看到类似的服务。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告诉透视记者,利用中转客流多的特点,香港的东涌地区,就利用离机场近的优势开出了奥特莱斯,让转机的旅客可以利用中转的几个小时,来这里血拼;新加坡机场也在尝试联动周边的商业和文化设施,实现多方共赢。
其实,做强枢纽周边的商业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分解交通枢纽的客流集散压力。每到出行高峰,虹桥火车站的出发层和停车场都会出现因饱和引起的大堵车,如果周边的商业体能够吸引部份旅客,让他们选择先到那里去逛一逛、买一买,再从那里出发踏上行程,对客流疏导就能起到1+1>2的效果。
调查中也有专家指出,虹桥枢纽的管理方包括虹桥管委会、机场、铁路、地铁,还有属地四个区,商业体也分属不同的商业地产企业,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合理有效开展业态布局调整和商业开发,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协作机制。只有破除行政壁垒,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对整个区块进行通盘的商业规划布局,实现错位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让整个枢纽的商业都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