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施行!居民楼下的无障碍坡道“从无到有”,这条路好走吗?
“到楼下看看”,这件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却难住了高龄老人、残疾人。杨浦全力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近年来在各小区楼道口陆续加装残疾人坡道,为特殊人群提供出行便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得以法律的形式固化。
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是一个以老式公房为主的成熟型社区,60周岁以上人口3.48万,约占户籍人口的47.5%。老龄人口比例远高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推动无障碍建设工作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以延吉五六村65号大楼为例,大楼位于松花江路沿线,因设计缺陷及当时条件所限,大楼电梯厅与地面之间有近两米的落差,依靠8格台阶相连,这给楼内居民特别是很多高龄老人、残疾人上下楼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破解高龄老人和残疾人“下不到地”的出行难题,延吉新村街道积极争取杨浦区房管局、杨浦区规资局、杨浦区建管委、杨浦区绿化市容局等相关部门支持,探索大楼加装坡道的可行性方案。2021年,延吉新村街道率先在延吉五六村65号大楼试点完成“沿街破墙安装坡道”工程。借助“美丽家园”建设,又于2023年在延吉四村26号大楼完成便民坡道加装。
记者看到,无障碍坡道设计非常人性化。首先,它的宽度适中,使得轮椅用户可以方便地进出中心。其次,坡道的坡度也经过精心计算,既不会过于陡峭,又不会过于平缓,确保了老年居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此外,坡道两侧还设置了扶手,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了额外的支撑,让他们更加稳定地通过坡道。
如何把好事做到居民的心坎上?街道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居民区党总支作为社区治理的领路人,为居民、业委会、物业、施工公司等各方代表搭建议事协商的平台,召开听证会、协调会,在意见征询、资金筹措、建设方案等方面达成共识。
下一步,街道计划在杨浦区残联等部门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加装方案,在加装坡道的同时,实施电梯厅空间微改造,打造居民满意的“睦邻坡道”“睦邻客厅”,让“悬空人”得以顺利出行,让电梯厅成为居民交流共享的睦邻空间,不断提升睦邻家园温度,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