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下的故里情深!历时两年筹备,张渊艺术馆在闵行莘庄开幕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7月12日报道:对于家乡的深情,有的人赋诗,有的人歌咏。年近耄耋的著名画家张渊先生,选择将自己和父亲张守成老先生的91幅作品捐赠给故乡。在以她的姓名命名的艺术馆——张渊艺术馆,续写父女两代人与闵行莘庄舍不下的故里情深……
今天上午,筹备两年的张渊艺术馆正式开幕,张渊先生将91幅作品捐赠与闵行区人民政府。开幕展览——《故里情深》展出了其中70余幅作品,市民从中可窥张渊先生对中国画探索与实践的痕迹以及心路历程。
据了解,张渊祖籍闵行莘庄,1943年出生于名门望族、艺术世家。父亲张守成、母亲陆秀平、舅父陆抑非,均为画坛宗师吴湖帆“梅景书屋”首批入室弟子。自幼耳濡目染,受吴湖帆、江寒汀、俞子才、陆抑非、刘旦宅、陆俨少等众多名家名师教导,得旁人无法企及之艺术天分和拜师学艺的独特条件,长期醉心书画孜孜创作,取诸家之所长,成自己之风格,擅花鸟、山水、人物,尤以写意花鸟见长。其作品清气飘逸,温雅纯净,再现了大自然的层层风韵,与父亲张守成古朴典雅、笔墨精湛的海派花鸟相映成辉。
“莘庄是我的故里,我的父亲张守成、母亲陆秀平、舅父陆抑非都是画坛宗师吴湖帆‘梅景书屋’首批入室弟子,我也在家族氛围及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学画。这次将父亲和我的作品捐赠给家乡闵行,也是我们叶落归根的一种方式。由区、镇两级政府历经两年打造的张渊艺术馆今天开馆,我希望能让故乡的市民们得到更多艺术熏陶和美的浸润。”开幕式上,张渊先生饱含深情地说。
张渊先生还特别介绍了一幅作品《归鸟话夕阳》,这是她在2013年以莘庄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两棵古银杏为灵感创作,寄托着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在这两棵至今仍挺立在莘建路上的古银杏西南边,曾经就是张渊先生曾祖父于1925年为孙辈建造的新宅,即为张渊先生父亲张守成弟兄们幼年生活成长的地方,这座新宅当年也被称为“张家花园”。
张渊艺术馆坐落于莘庄镇中心七莘路305号,是继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之后,在莘庄建设落地的又一处名人名家艺术场馆,展现了闵行、莘庄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魄力与决心。文化设施、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筋骨,最能直观展现文化软实力。此次莘庄拿出黄金地段,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将文化印记与城市建设相互融合,并在运营模式上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在艺术馆一楼特别引入了“聚福咖啡馆”可供参观者休憩。该咖啡馆是张渊艺术馆的配套餐饮服务,未来将以张渊先生的画作为灵感对咖啡杯、抱枕、托盘等物件进行文创设计并定期举办中国画展览。
而在张渊艺术馆的建设上,更是独具匠心。“我们要打造小而精的艺术馆,区别于其他艺术馆,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很多小巧思。”张渊艺术馆设计总监孙永康表示,由于张渊艺术馆面积不大,仅有六百多平方米,因此在空间结构上,为了更好展示张渊先生作品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展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艺术馆采用可移动的墙体和固定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临展和固展共存于一个空间。据悉,艺术馆采用专业级灯光设备,通过中性色光让整体视觉感受十分舒适,不仅能让市民在观赏的时候可以聚焦于作品上,而且好的灯光对于作品也是一种保护。
未来,张渊艺术馆将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展览,着力将张渊艺术馆打造成为闵行又一处重要的文化交流品鉴平台、文脉传承创新基地,吸引更多艺术名家、文化名人荟聚闵行,引领区域文化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