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在上海赴一场红色之约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1日报道:清晨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前,人群川流不息。“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来到太平湖畔,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在七一建党节这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升旗仪式、主题音乐党课、“兴业讲堂”启动等各项庆祝活动,在党的诞生地为党献上深情祝福。
音乐微党课让红色基因流淌
上午9时一过,悠扬的音乐声响起。由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经典红色作品《红旗颂》在“党的诞生地”奏响,拉开主题音乐党课的序幕。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想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想要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那就是伟大建党精神。”
一份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农民贺页朵手写的入党誓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可能是目前留下来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贺页朵虽然学识不高,入党誓词的24个字写错了6个,但每个字都是他对党的庄严宣誓,代表了他的坚定信念。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也就从哪里生发”,薛峰馆长动情地说道。
全场观众与来自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齐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大家纷纷挥动着手中的国旗。“这首歌我已经练习了快两周了!”演出后,11岁的伍肆难掩兴奋。
66岁的翟广成站着听完演出,眼眶微微湿润。他昨日才从山东枣庄来到上海。已有40多年党龄的他,跟着多位党员朋友一早就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想着七一这天肯定有丰富活动,一大早就来了,果然很精彩”。翟广成看完节目,跟朋友喜滋滋地去一大会址前合影。
另一处,“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正在上海图书馆展出。中共一大纪念馆自2022年2月,正式启动“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首批共征集到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20余件优秀主题作品,展览即是这些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 从《呐喊的民族》到《启蒙》和《不屈》,从《树德里的灯光》到《划破黑夜的枪声》……此次展示的作品,循着孕育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足迹,沿着星星之火的燎原之路,展示近现代中国各重要时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在七一这天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上海各处庆祝“七一”缅怀先驱
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序厅,全体党员在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今日申城热力四射又阴雨绵绵,到馆游客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如潮的参观者在庄严的党旗面前,缅怀革命先驱,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共建、馆校联动、红色沉浸式演出等,中共四大纪念馆也在“七一”推出多种多样的欢庆形式。
现场,来自各共建单位的“小演员”们带来精彩绝伦的演出。由上海市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歌舞《少年中国说》,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与武术操相融合,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带来了音乐情景短剧《“虹”色记忆》。除此之外,来自新泾中学的学生还带来了沪剧《赵一曼》中的经典唱段折子戏《向党作报告》,以深沉、铿锵、委婉、高昂的曲调,刻画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誓死精忠报国的伟大英雄形象。
不少观众也发现,这里有了更数字化的表达。七一前夕,“数字赋能大思政课——中共四大纪念馆元宇宙场景展区”刚刚发布。观众可以通过四川北路公园内指引牌扫码链入小程序,将镜头对着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广场前“上海革命遗址旧址纪念设施元宇宙展区”,即可进入全市16个区的AR场景,上海共计612处革命遗址旧址图文信息便在漫步中“尽收眼底”。观众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有趣的时刻。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也在“七一”这天正式对外开放了。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秘书处租下戈登路文余里1141号(现江宁路673弄10号),供中央领导阅办文电和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幢两层的石库门小楼被保留至今,在此基础上修建的纪念馆里,陈列着78张图片和21件文物。
纪念馆二楼的《中央文库》多媒体演绎,更是通过“场景+裸眼3D”的手法,呈现了几代中央文库守护者为践行对党的誓言,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誓死守卫中央文库——“人在文库在,誓与文库共存亡”的壮举。
演绎中采用了“藏宝图”和“群英谱”的形式,向参观者生动展示了中央文库曾经在上海的十几处保管点,以及张唯一、陈为人、徐强等历任主要保管者捍卫中央文库的故事。
记者还了解到,新开馆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已入选上海市“建筑可阅读”项目名录,未来将在文旅融合和传承上海红色基因上发挥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