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走进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
近日,位于北京密云的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筹建,是目前国内唯一全方位系统展示中国航空事业110多年发展历史的展馆。全馆展陈面积近2400平米,展出各类展品1400余项,馆外还配套展出了军民用飞机实物和全尺寸仿真模型10架。记者日前前往探访,近距离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航空事业砥砺奋进的发展脉络。
馆外展出的歼20战斗机仿真模型。张驰 摄
展馆主体展示内容包括“萌芽、探索”“创建、成长”“改革、崛起”“强国、腾飞”4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产品、重要活动、典型人物,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传承航空文化。
冯如雕像。张驰 摄
1908年,冯如等筹集1000美元在美国奥克兰建设广东制造机器厂,开创中国人制造飞机的先河。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由于近代列强的相继入侵,中国航空事业举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航空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
《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张驰 摄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首架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同年8月16日,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爱姆-11试制成功,用来配装初教5。
爱姆-11航空发动机。张驰 摄
1956年7月19日,中国试制的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在沈阳首飞成功,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喷气式战斗机的历史。
配装歼5的涡喷5航空发动机。张驰 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航空工业逐步调整工作重点,对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变革。进入21世纪,航空工业确立“科研先行”的战略方针,自主创新形成热潮,重点航空武器装备迅速发展,军民结合闯出新路,中国成为世界上成体系自主研发先进航空装备的国家,开始步入航空工业大国的行列。
2005年12月28日,太行发动机(涡扇10系列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它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涡扇发动机,研制历程近20年。它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可装配歼10、歼11等多型先进战斗机。
太行发动机。张驰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空工业抢占航空科技竞争制高点,形成庞大产业规模和配套完整体系,拥有了强大科研实力与制造能力,跻身于世界前列。其中,军用飞机体系不断发展,航空装备快速迭代、性能大幅提升,显著增强三军航空兵战斗力,形成了航空装备体系能力族。民机产业也加速振兴,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顺利投产,AC系列直升机谱系化发展,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等通用飞机研制成功,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订单已超过1000架并在逐渐攀升,中国民用飞机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展馆展出了目前军用飞机的代表型号模型。张驰 摄
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模型。张驰 摄
C919飞机模型。这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张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