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徐汇巡展启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上海持续蓬勃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3月31日至4月6日,“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上海市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主题展来到徐汇,在徐汇区文化馆进行巡展。该活动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崇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方网承办、徐汇区文化馆协办。
在徐汇,志愿者们走进贫困山区、深入居民区,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了不起的“上海阿爸”张志勇,是一名退役军人。20多年来,长期捐助山区学生,热心关爱残疾弱势群体。为了更好地帮助云南、江西、西藏等地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志勇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他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农户主动拓荒耕种,并通过网络对接市场,销售土产;也支招镇上居民顺应时代发展加工业、发展当地商业等。他的公益服务社逐步发展为一个“枢纽”,不仅集聚了越来越多志愿者和爱心资源,也成为城市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如今,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全国各地已建起31支团队,带动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直接资助学生累计超过800多人;捐赠电教设备等,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和教师500余人,累计捐款达360余万元。
在华泾镇,有一条人人称赞的小杨热线。热心负责人杨茶生,30多年来坚持为徐汇华泾、凌云的独居、孤寡老人、烈军属、困难家庭免费换窗纱,并开展“门窗体检”和水电检修等服务。做一件好事不难,但是30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难能可贵。“有困难找小杨,小杨就在你身边”的口号30多年来深深刻印在周边居民心中。用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着眼于“技术+公益”、“技术+市场”、“技术+云服务”的特色立脚点,发挥杨茶生志愿服务团队的优势,急群众所急,用专业技术筑起周边居民的幸福家园。“小杨热线”志愿服务以华泾镇为圆心,渐渐辐射到了上海的各个角落,深受基层群众欢迎。面对扑面而来的荣誉和褒奖,杨茶生只是说,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工党员,学雷锋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据悉,“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上海市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主题展于3月3日正式启动,主题展通过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雷锋生平和上海市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事迹,生动再现了雷锋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志愿者身上绽放的新光彩。首展之后,该主题展在全市各区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巡展,贴近百姓,落到基层,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最早刊登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手迹的报纸、学雷锋纪念章等珍贵实物展品,带领观展者回顾各时代学雷锋活动热潮。趣味光影互动中蕴含了“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等理念。整个主题展以新颖的形式、详实的史料,解读了历久弥新的雷锋精神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争做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志愿者是当代雷锋精神的体现者,他们在新时代下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彩。本次主题展后续还将走进其他区,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据悉,截至2023年1月,上海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6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超26%,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112小时,志愿服务项目54万个,已完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15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因地制宜打造了文明实践“示范带”“益空间”“实践点”等1875个特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