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书店“邂逅山海”,欣赏一场文学与艺术、自然科学的对话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1月27日报道: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记载了大量上古时代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知识,是先人对自然最朴素的认知。如今,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求证,科技的手段赋能,艺术的方式表达,借由《山海经》带大家去认识身边的自然世界。 11月26日,“邂逅山海”《山海经》科艺融合展在上海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心厅开幕。展览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明珠美术馆和新华文创·光的空间联合主办。 “邂逅山海”展览源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在2022年度隆重推出的《山海经》主题品牌活动——“神兽复活计划”。该项目以《山海经》中的生物为蓝本,结合馆藏标本,融合自然、科技、文化、艺术等要素,邀请全社会共同探寻中国古典经籍中的自然文化故事。本次展览以征集到的获奖作品为蓝本,结合自然、环境要素,借助新锐艺术家的二次创作,重新描绘了《山海经》中的瑰丽世界,并结合AR技术、AI画作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公众重返神秘的上古时代。
展览主体由《帝江颂歌》《青耕御疫》《耳鼠穿林》《旋龟镇山》《蠪蛭卧伏》《文鳐飞天》6幅画作构成。这些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和它们所在的环境,向观众展示了东、西、南、北、中五座山的奇幻美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通过线上形式对画作进行科学诠释和艺术解读。《云游山海经》手游、《创意山海经》AI画作、《复活吧!神兽》动态展示等互动版块,将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展览还配套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有“《山海经》中的文学与科学”系列讲座、《城市中的》课程,还有《山海经密码》揭秘剧本游。针对本次展览研发的《城市中的》教育资源包,包含妙趣横生的学习手册、治愈系的涂色卡片、植物种植套装、DIY定制干花书签等。其中,学习手册精选了10种在画展中出现、且在城市中可以找到的《山海经》中的现生植物,对其形态和生物学属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文化属性展开探轶。“希望从这个展览出发,能够走向推动文化和科学和艺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科普产业。”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说。
在“《山海经》中的文学与科学”系列讲座首场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讲述了《山海经》中的玉文化,从文化基因视角,揭示中国思想和中国美学起源的奥妙之门。为期一个月的展期内,该系列讲座活动将线上线下持续推出,包括第二场与第三场,从人文和科学的视角分别解读《山海经》中的动物和植物。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表示:“这是一场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的对话,市民参与的共创。跨学科的交叉视角及不同领域专家的碰撞交流,将为我们理解历史、认知世界、展望未来带来激动人心的体验与启发。” 本次展览是继2021年底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之后,又一次突破界域、激活传统的跨界合作新尝试。展览将持续到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