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科研活动自主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硕果累累

2022-09-20 14:43:46 作者:王佳妮 来源:东方网 选稿:朱雯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柏可林9月20日报道: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谈到上海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举措的落地成效时,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委员、市科委副主任陆敏介绍,围绕着“科创22条”、科改“25条”、《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上海重点聚焦扩大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自主权、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改革优化科研管理等方面。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委员、市科委副主任陆敏

在扩大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自主权方面,上海制定《关于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自主权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科研事业单位在内部机构设置、人事、薪酬、科研项目与经费、科研仪器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30余所高校、40多个科研院所、近10家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单位实际,积极行动,健全内控制度,在“人、财、物”管理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感受到了政策红利。

在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面,上海制定《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按照公平普惠、分层分级的原则,推进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培育建设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期智研究院、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十余家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序推进了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前沿领域人才高地,有力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链接。

在改革优化科研管理方面,一是项目管理更加便捷、高效。通过系统重构、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大幅减少信息填写和证明材料,可“一次不跑”完成申报。总体来看,各单位首次申报项目可减少填写表格20%;二是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在全国率先试点经费“包干制”,目前已将自然基金项目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纳入包干制试点范围。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是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明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的奖酬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二是积极探索“分粮”与“分地”相结合。部分高校先后制定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试点方案。2020年,本市高校院所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成果47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陆敏表示,后续,市科委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在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继续开展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