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永远是根!”中秋,梦花街老邻居回到了“娘家”

2022-09-10 10:01:54 作者:王月华 来源:上海黄浦 选稿:吴怡闻

“‘宝宝’回来了!快进来!”

“双胞胎弟兄俩,还是老样子!”

“老徐,阿拉老想侬哦!”

中秋佳节到了,已经搬离梦花街晋德里的旧改居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又一次相聚在了“娘家”。现场,欢声笑语中,快乐交织着不舍,那些过往与美好涌上心头,“离‘家’不离情,梦花街永远是我们晋德里小伙伴的‘根’。”旧改居民们的心声里,全是浓浓的邻里情和思乡情。

图片

图片

老弄堂里,洒满绵长回忆

“此地,原来就是我的家。”走进梦花街78弄,钱源伟带着记者来到了自家的旧居。虽然已几近搬空,但是在自家二楼的窗户前,钱源伟还是伫立良久。童年、青春,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珍贵的回忆。

图片

“小辰光,大家宝贝我,都叫我‘宝宝’,这个昵称现在还在用。”钱源伟说,记忆里,弄堂里的老城厢邻里情特别浓郁。张家姆妈、李家嬢嬢,每天学校回来,他要一路从弄堂口叫到家门口,而这些长辈都亲昵地唤他一声“宝宝”,仿佛就像亲人一样,特别温暖。

图片

图片

“七十几年过去了,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反锁在家里的事情。”钱源伟笑着回忆道,小时候,自己比较调皮,趁家里人都出去了,就把门锁上了。谁知道,反锁后,怎么开也开不了。心急的他,只好站在阳台上请求救援,“你不要怕,我来帮你!”隔壁张家姆妈二话不说,冒着危险,翻过小晒台,就立即来了。“现在回忆起来,也特别感动。”这样浓浓的邻里情,始终弥漫在钱源伟心中。即使后来远赴黑龙江当知青、回到上海走上工作岗位,老城厢梦花街,晋德里小弄堂,一直都是他魂牵梦萦的牵挂。

图片

图片

此次终于有机会能回到“娘家”,钱源伟说特别激动,“虽然有的小伙伴都好久不见了,但久别重逢,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大家还是亲如一家人。”中秋的团聚,让大家留恋过往的日常,也分外感恩现在的所有,“旧改,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生活。”

新生活里,记着乡愁开启幸福

“阿哥,阿拉两个人再最后跟老房子拍张照片,留念一下。”走出钱源伟旧居,俞国栋、俞国樑双胞胎兄弟俩来到了13号后门自家门口,笑意盈盈,定格下了珍贵的瞬间。

图片

作为梦花街78弄的“老土著”,双胞胎兄弟俩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那些独特而有趣的弄堂游戏,现在还记忆犹新。”俞国樑看着眼前的弄堂,话语间满满的都是回忆。“那时候,女孩子喜欢跳皮筋,我们男孩子就欢喜打弹子、造房子、滚铁圈等,大家白相老开心哦。”而大哥俞国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爬屋顶捉麻雀。“当时,大家拿着竹竿、带着脸盆捉麻雀,弄堂里可热闹了。”俞国栋说,可能麻雀一只也没捉到,可孩子们还是那样兴致勃勃地敲着脸盆,常常赖在房顶树上不愿下来,体验飞檐走壁感觉,实在太爽。”

图片

正像父母起名字时期盼的一样,俞国栋、俞国樑双胞胎兄弟俩后来都考进了上海中学,这在当时,成为弄堂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至今还不断被人提及。因为老屋面积小,大哥俞国栋结婚时就搬出了梦花街,而弟弟俞国樑则一直坚守在弄堂里。

图片

“这次旧改,彻底改善了我家的居住条件。”俞国樑开心之余,对这片故土也分外留恋,“我现在借的过渡房还在这周边,我不会离开这里太远。”俞国樑说,他期待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还在黄浦区。“期盼着‘娘家’越来越好,我们带着子子孙孙们还能时常回家看看!”老邻居徐启昕拍拍俞国樑肩膀说。

图片

“这里永远都欢迎你们!”老西门街道学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炎翔邀请晋德里小伙伴们常回来。“我们还会继续在这里坚守。”吴炎翔说,这样的“团聚”活动也将以更多形式延续下去,让居民们有机会都能回到自己的老弄堂,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再看一看,把乡情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