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工作证制假、篡改核酸阴性证明……上海警方通报数起涉疫违法典型案例

2022-09-09 14:10:43 作者:薛宁薇 来源:东方网 选稿:周玮

东方网9月9日消息: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6月1日以来,上海警方累计查处涉疫违法犯罪案件99起,126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200元一张核酸采样工作证牵出制假犯罪团伙

8月10日,闵行警方捣毁一涉嫌制作、售卖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合格证件的4人团伙,收缴伪造的上岗证书100张,相关假证均未被使用。

8月初,闵行警方通过动态隐患清零机制排摸出一条重要线索,市民董先生欲从事核酸检测工作,在朋友介绍下结识一位自称可以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其在持有相关“证明”求职时才发现上述岗位需要自己先期经过网络申报、审核和培训方能持证上岗。

闵行分局治安支队会同相关部门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经过排查,迅速梳理出4名与董先生有同样遭遇的人员。经过调查,涉事人员均承认证件系购买得来,所涉4份核酸培训合格证书经发证机关证件资质鉴定,均为假证。而相关证件均从共同微信群内昵称为“夏某”的男子处花费200元购得。

8月9日晚,民警在本市杨思北路某单元楼内将夏某抓获。据其交代,其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可有偿办理核酸检测培训合格证业务信息,将相关人员身份证信息交由马某某。警方顺藤摸瓜,将伪造证件的李氏兄弟锁定。

8月9日至10日,专案组开展收网行动,在本市多地抓获制贩假冒核酸采样工作证书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某等3人,查获用于制作假证的电脑1台。

经查,马某某于6月初萌生制贩假证牟利的想法,伙同李某1联系会修图技术的李某2篡改了核酸合格培训证人员的身份信息。马某某在朋友圈内以每张200元的价格对外售卖,夏某主要负责招揽业务、收集身份信息并收取每张100元的提成,李氏兄弟从每张假证赚取10至20元不等价格。截止案发,该团伙共伪造核酸采样合格培训证书近百张,涉案金额达2万余元。

专案组根据现场搜查出的物证,深挖线索,于8月14日晚在本市某居民楼抓获杨某某、胡某某、宋某某,3人分别从马某某处购买了伪造证件并对外销售,分别获利100到1500元不等。持假证人员因未获得相关注册信息均未能上岗。

目前,夏某、马某某等7人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网约车司机篡改核酸阴性证明日期被拘

近期,青浦警方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变造核酸证明文件案件,违法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

8月25日,青浦警方在工作中获得相关线索,一名网约车司机疑似使用篡改的核酸检测报告企图蒙混通过相关平台审核获取接单资格。在获取该线索后,青浦分局治安支队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侦查,经深入研判、综合分析,成功锁定了网约车司机方某(男,25岁),于26日1时许在方某暂住地将其抓获并传唤至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

经查,8月13日至23日期间,方某因忘记核酸检测导致核酸阴性证明过期无法正常接单,为了不影响正常出车接单赚钱,自己使用修图软件先后3次篡改本人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日期。目前,方某因变造证明文件被青浦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在此警方提醒: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和落实各项防疫规定,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对于违反防疫规定、扰乱正常防疫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临保期N95口罩陷质量风波 警方追查揪出李鬼

今年7月中旬,松江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其通过社交软件向他人采购的某品牌N95口罩在收货后发现已临近保质期,且存在外包装破损、佩戴时口罩带易断裂等问题。经过权利公司鉴定,确认该批口罩系假冒品牌产品。

市局食药环侦总队随即会同松江分局对该案立案侦查,迅速锁定了出售该批假冒品牌口罩的吴某,并循线追踪到供货上家范某和中间商张某。

经查,犯罪嫌疑人范某为牟取非法利益,通过伪造品牌授权文件的方式,先后与广东地区一医疗器械口罩生产商及浙江地区一包材生产商达成代加工协议,累计委托生产400万枚假冒品牌口罩后囤积于本市。后经中间商张某介绍,范某以每枚0.4元的价格销售给犯罪嫌疑人吴某。

随后,吴某在明知该批口罩系假冒品牌产品的情况下,仍以每枚0.7元至1元不等、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通过社交软件加价对外销售。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上述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正告:公安机关对制售假劣防疫物资等涉疫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将不断强化基层排查和网络巡查,不断密切行刑衔接和警企协作,力求做到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处置,全力维护疫情防控大局稳定,全力保障市民群众切身权益。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已累计侦破制售假劣防疫物资案件6起,及时查获并阻断了2000余万件假劣口罩、消毒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流入市场,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