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赞歌”再度在英雄城市唱响 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将在沪上演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经典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人物王成向世界喊出了中国军人的最强音,影片主题曲《英雄赞歌》更是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今,这首正气歌将在上海舞台重新唱响。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将于10月6日-1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式上演。
英雄的城市如何支持抗美援朝?
《英雄儿女》和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小说原作者巴金,还是推动电影投拍的夏衍,包括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和主要演员,都来自上海。
抗美援朝战争中,上海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超过1.8万名上海青年参加志愿军,其中1683人牺牲在朝鲜。与240余万志愿军战士一起奔赴朝鲜战场的还有来自上海的800多名医护人员,1200多名司机,4300名多铁路工人。从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的一年时间里,上海捐献款项达8491亿余元(人民币旧币),折合战斗机566架,占全国总捐献飞机数量(3700架)的15.3%。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被源源不断送往朝鲜前线。
在国内的上海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捐献运动,支援国家购买飞机大炮。为了解决前线的急需的物资问题,上海工人经常突击生产,将被子、鞋子、毛巾、医疗设备、汽车轮胎、维修物件等军需民用物资送到前线。
在朝鲜战场,上海工人以参干、支前两种方式进入战场,司机和铁路职工积极参与支前,参与后方运输工作;还有一些青年工人报名参干,进入军事干校学习知识、训练技术后赶往战场,担任飞机维修员、坦克战斗员、坦克维修员。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钻研技术,在飞机、坦克维修方面取得众多突破,多次荣立战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还有部分参干的上海工友,以坦克修理兵等身份驻扎在朝鲜,直到1956年以后方才陆续回国。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文艺界200多名文艺工作者赴朝参加各种形式的慰问和演出,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当时为了赴朝演出,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带领玉兰剧团的同志集体参军;著名作家巴金、靳以、王西彦等通过战地慰问创作了许多讴歌志愿军的通讯、散文。小说《团圆》就是巴金冒着极大危险两赴朝鲜,终日在战壕里与志愿军指战员同甘共苦后凝练而成的作品。可以说,《团圆》是巴金用生命创作而成的。
话剧版《英雄儿女》真实再现他们的热血故事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在极不对称、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份精神也激励着话剧《英雄儿女》的创作者。
为了更好地呈现那段岁月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编剧喻荣军在创作话剧《英雄儿女》的时候,曾至龙华烈士陵园、奉贤人民志愿军纪念馆、退伍军人管理局等地采访、采风,采访了一些志愿军老战士。虽然时隔多年,但朝鲜战场上的记忆在这些老战士心中从来不曾褪色,讲述起来也依然令人热血沸腾。他们所讲起的“生死协议”“坑道入党”等故事情节,让喻荣军这个“见多识广”的金牌编剧也感叹“无法想象”。
“你能想到朝鲜战场上的文艺兵也会签‘生死协议’吗?”采访过程中,一位当年在朝鲜战场担任文艺兵的志愿军老战士向喻荣军展示了一份“生死协议”,“协议中说,作为志愿军的战士,如果你如果光荣了,我就要把你的事迹写出来唱出来,让全军的人知道,回国后要让全国人民知道。”
话剧《英雄儿女》中,喻荣军就把这个故事写了进去,就如同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一样,王成牺牲后,王芳唱响了《英雄赞歌》,这首英雄的赞歌穿越了时空,至今还在中华儿女的耳边回响。喻荣军感叹,这些真实的细节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给自己、给整个剧组带来了激励。
英雄城市培育英雄儿女,英雄儿女铸造英雄城市。话剧《英雄儿女》将在舞台上重现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英勇事迹,重述王成壮烈牺牲后,王芳在战场上与养父王复标、生父王文清团圆的动人故事。
喻荣军表示,巴金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给了自己经典的故事人物,老战士们所讲的故事的细节让自己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因此,在话剧《英雄儿女》中有60%的内容属于原创,但电影《英雄儿女》中一些经典场景也会在话剧中呈现。
话剧英雄儿女对小说《团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王成、王芳如何赴朝、两个父亲见面后如何打开心结等都有表现,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伦情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喻荣军表示,原来的小说和电影更多表现的是精神层面,话剧《英雄儿女》挖掘了许多情感层面的内容,“我觉得相互之间是相互依托的,也是适合话剧去进行表现的。说的是个人的情感,但更多的是以这种情感来衬托他们的英雄的情怀。”
有了这种精神和情怀的激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激情满满。总经理张惠庆表示,在创排前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党委就慎重考虑,决定成立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剧组临时党支部。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上话将精心准备、全力推动话剧《英雄儿女》的创作演出,力争打造一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上海英雄城市特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红色主题剧目。“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为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再唱《英雄赞歌》。”
《英雄儿女》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胡宗琪执导,国家一级美术设计那树枫任舞美设计。该剧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