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国际赛事,中国声音
如何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上海?国际赛事是一扇扇聚焦万千风情的窗口。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自创办起,就立下规则,决赛比拼除常规的古典小提琴协奏曲外,另有一首必选的中国曲目。既能让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通过演奏中国乐曲感受中国文化,也能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和表达赋予作品更多可能。
图说: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选手
首届赛事的必选曲目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选手查阅资料,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中国爱情传奇,他们的诠释不同于传统的凄美,却在中国味道的《梁祝》中注入了当代解读。作品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听后高兴道:“我们不苛求每个选手都能拉出纯正中国味道,每个选手创造的都是不可复制的版本,这让《梁祝》更多元。”
自第二届赛事起,必选曲目的难度升级,组委会特别委约作曲家陈其钢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而此次,周天的小提琴协奏曲《夜途》同样也是委约创作。(详见→:如何才能演绎好《夜途》?作曲家周天列出了“学习清单”)为赛事而作的当代曲目,带入作曲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且融汇东西方文化,对选手的音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很高挑战。
之所以将中国曲目设定为必选,并强调演绎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要传播最美中国声音的初衷。诚如组委会主任、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所说:“东西方文化没有明确的界限,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设置中国曲目为必拉曲目,能让中国文化更多地被看见、被演绎、被理解。”(朱渊)
链接:
第一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决赛必选中国曲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决赛必选中国曲目:作曲家陈其钢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决赛必选中国曲目:作曲家周天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夜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