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藏品讲故事|鸣枪开道 中国奥运军团全面登场

2022-08-01 08:28:11 来源:上海体育 选稿:吴怡闻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

许海峰鸣枪开道

射落“第一金”

回答“第二问”

宣告中国奥运军团全面登场

今天,小体带你一起解读

为何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

要特意为许海峰颁奖?

上海跳高运动员朱建华

开创了什么历史?

还有哪些中国体育健儿

在此届奥运会上闪闪发光?

全新亮相 两岸同场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会上一致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当阴霾散去,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7月28日下午4点15分,由353人组队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席了奥运会开幕式

1984年7月28日,夏季奥运会再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办。距离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洛杉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体育健儿以昂扬的面貌在夏季奥运会赛场初次亮相,赢得15金8银9铜,位列金牌榜第4位,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台北奥运代表团也派出67名选手参赛,这是海峡两岸运动员首次在夏季奥运会上相逢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夏季奥运会火炬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开幕式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正式开幕。这件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竖立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二展厅的奥运火炬台上,熠熠生辉。火炬手柄部分用皮革制成,套有金光闪闪的环状装饰物;上半部绘有“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洛杉矶1984”和用古拉丁语蚀刻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字样,以及大会主体育场的纪念塔图案,整支火炬给人一种古朴敦厚之感。

鸣枪开道 射落首金

7月29日那天,在洛杉矶的普拉多射击场上,27岁的中国小伙子许海峰,神态自若,射完最后一发子弹后,以566环的总成绩为中国首夺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萨马兰奇授予许海峰中国奥运首枚金牌

颁奖仪式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奏响在奥运赛场,闻讯赶到射击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的胸前,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枚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

中国运动员签名首日封(内有许海峰签名)

许海峰的夺金,响亮地回答了“中国何时获得一枚奥运奖牌”的奥运第二问,标志着一股改变世界体育格局的新兴力量已然全面登场。这枚带有许海峰、郎平等著名运动员亲笔签名的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首日封,珍藏于上海体育博物馆内。

领衔田径  实现突破

朱建华(右)与冠军默根堡(中)及亚军舍贝里(左)在领奖台上

在此届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位上海选手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上海跳高名将朱建华。赛前,人们一致看好实力超群的朱建华能够奥运夺冠。因为在此前的一年里,朱建华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这在世界跳高史上都是罕见的成绩。

然而,朱建华的洛杉矶之行留下了遗憾,仅以2.31米的成绩获得铜牌。但向沙场酬壮志,莫以成败论英雄。这枚铜牌是中国代表团奥运历史上的第一块田径奖牌,也是亚洲人在此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唯一一块田径奖牌。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枚份量沉甸甸的奖牌。

1983年朱建华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奖杯(复制品)、朱建华在1983年五运会上以2.38米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如今收藏在博物馆第三展厅内的这双金属跑鞋,是朱建华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奖杯的复制品。朱建华在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的预赛和决赛中,相继以2.37米和2.38米的成绩打破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紧接着在1984年的国际跳高比赛中,朱建华又以2.39米的成绩第3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外国媒体称他为“一个直冲云霄的中国人。”

中国力量 全面登场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现场,还有更多的中国体育健儿闪闪发光,让五星红旗一再冉冉升起。“体操王子”李宁在自由体操、鞍马、吊环比赛中独得3枚金牌,此外还获得2银和1铜,成为本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铁榔头”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在决赛中3:0干脆利落的击败美国队,为中国夺得三大球第一块奥运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小平驾驭烈马动作、吴佳妮腹弹分腿腾越动作

当然,其中也不乏上海运动员的身影。“鞍马王”李小平,为中国男子团体获得奥运男子团体银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上海小姑娘吴佳妮与队友一起荣获奥运女子体操团体铜牌,“佳妮腾越”是第一个用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体操动作。

最终此届奥运会,新亮相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5金8银9铜,位列金牌榜第四位的成绩,震撼了全世界。我国体育健儿表现出了高尚的体育道德风貌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外界对中国人的认识。外国通讯社对中国运动员的杰出表现和成绩惊呼:“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次壮举!”

部分图:新华社、澎湃新闻、《奥林匹克 上海记忆》

部分文:《奥林匹克 上海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