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弗兰肯斯坦》| 沉淀的时间越长,越精彩!

2022-07-05 14:22:04 来源:北京时间

舞台剧《弗兰肯斯坦》正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首演次日,该剧即收获了大麦开分9.2和豆瓣评分8.9的不俗成绩,新增的5个场次演出亦被快速抢购。

北京文艺广播《娱乐麻辣烫》主持人千醇邀请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制作人李琮洲、导演李任、主演王茂蕾做客直播间,为大家解读舞台剧的台前幕后。

《弗兰肯斯坦》是什么?

1818年,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诞生。作为公认的“科幻小说鼻祖”。

故事始于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通过无数次的探索,终于用拼接肢体、电击复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人形生物。人形生物的本性善良,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和好奇,并试图学习着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然而在现实中遭遇的歧视,使他倍感困惑和痛苦。爱与管教的缺失,让许多无法满足的欲望逐渐在人形生物心中酿成仇恨之火,弗兰肯斯坦想要阻止他破坏的力量,但为时已晚……

《弗兰肯斯坦》深受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影响,但其中涉及对科学伦理的讨论却具有极强的前瞻性,200年来从未停息,几经改编,其中由尼克·迪尔改编、奥斯卡金像奖得主丹尼·博伊尔跨界执导的英国国家剧院版,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约翰尼·李·米勒的双男主卡司互换的精彩演绎著称。

此次中英团队携手打造的中文版本,以英国国家剧院版本(NT版)《弗兰肯斯坦》的剧本为基础,在舞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不仅再次邀请到了尼克·迪尔加盟,更有英国导演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Dominic Dromgoole)和中国导演李任执导,选择了袁弘、郑云龙、闫楠、王茂蕾四位男主角。

中文版凸显女性视角

制作人李琮洲称,中文版绝不能是复制版。在原作基础上,中文版更凸显了玛丽·雪莱的女性视角,去审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和人形生物之间爱、恨、角力,反思非自然繁殖潜在的危害和伦理问题。

玛丽·雪莱的视角何以重要?这要从《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背景讲起。

由于印尼火山大喷发导致的气候变化,使得1816年成为一个“无夏之年”。潮湿、阴郁、苦雨连绵,私奔的少女玛丽和爱人雪莱、雪莱的妹妹、拜伦以及他们的私人医生整日整日地消磨在日内瓦湖畔的别墅里。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开始比赛轮流讲述自己构思的鬼故事。窗外雷电交加的天气忽然让玛丽·雪莱想起18世纪自然哲学家及诗人伊拉斯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提出过的一个设想:将刚死不久的机体组织施以电击,有可能使尸体或组装起来的身体部位重新获得生命。

“电击复活”成为了《弗兰肯斯坦》的起点,也成就了它的哥特底色。

《弗兰肯斯坦》另一层隐秘的情绪,则来自作者玛丽·雪莱的自身经历。1815年2月玛丽生下她与雪莱的第一个孩子,但孩子尚未满月就不幸夭亡,成为她内心深处的梦魇。在《弗兰肯斯坦》的前言中,玛丽就描述了她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做过的一个死而复生的梦,区别是梦中的婴儿已经变成了怪物:“一个极端丑陋可怕的幽灵般的男人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少顷,在某种强大的机械作用下,只见这具人体不自然地,无精打采地动了动,他活了。”

梦境巧合和强烈的象征意义表明,生育创伤是玛丽·雪莱创作这部小说的深层心理动机。早在19世纪初期,玛丽·雪莱能以女性作者的身份去反思非自然繁殖的可怕后果,可以说是对启蒙思想、工业革命背后的男性中心逻辑提出了挑战,其具有的巨大前瞻性,200年后仍有回响,这也是《弗兰肯斯坦》让今时今日的我们依旧着迷不已、赞叹不已的原因。

历经重重困难终上演

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从2019年便开始筹备,原计划2020年演出,因受疫情影响整个项目推迟到今年。按照此前的计划,这部剧本要于今年5月在上海首演,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项目组的节奏。为保证项目继续推进,4月中旬,团队选择将首演地点替换到了北京,并在北京重新建组排练。

到北京之后,剧组又经历了多位演员的更换、经历了主演的居家隔离线上排练,甚至在临近首演前还遭遇了主演险些被隔离、服装道具等到最后一刻才到位。直到《弗兰肯斯坦》顺利拉开大幕,无论是主创还是观众都放下了心头大石。

李任导演说:“虽然很长时间都是线上排练,但每个演员都表现出了职业和敬业,每天都有演员主动在加练。”

当《弗兰肯斯坦》昨天在舞台上和观众正式见面后,李任导演说:“以后它的生命就会像人形生物的成长一样,每一天都在变化,沉淀的时间越长,越精彩。”

四位主演各具特色

剧目对演员的体能和演技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对于袁弘、郑云龙、闫楠、王茂蕾四位主演的演绎,中英两位导演也给出了充分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

李任导演表示,袁弘演绎的人形生物帅气、优美、自信,并透出一些天真和顽皮;郑云龙在舞台上的灵动性是最好的,捕捉能力极强;闫楠则充满力量感,表演扎实而细腻;王茂蕾是最独特的一款,其邪魅的气质无法复制。几位演员之间不同组合的碰撞进一步增添了这部戏的张力。

王茂蕾在节目中说到,他之所以出演这部剧是因为这部剧是经典,很高级,所探讨的内容有哲学的深度。而对他来说要背下大段台词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任导透露王茂蕾进入角色有自己的“秘籍”,他会用一个硬纸壳板来帮助自己呈现剧中人物的贵族形象。结果有一回排练,演着演着,硬纸壳板掉了下来,引得所有演员哄堂大笑,一秒破功。这也算是幕后趣事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