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交通年报:燃油车呈负增长 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水平超疫情前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6月17日报道: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今天上午发布《2021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下文简称《年报》)。东方网记者获悉,2021年,上海中心城快速路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水平已超疫情前,拥堵指数较2019年分别上升6%、11%;轨道交通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9%,全年最高日客流达1301万乘次,已接近疫情前水平。
小客车:实有量增速放缓 燃油车呈明显负增长
根据《年报》,2021年上海小客车实有量增速持续放缓,达到565万辆。其中,新能源号牌小客车快速增长,同比增加约25万辆,累计达到54万辆。燃油车则呈现明显的负增长,除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号牌车辆增长外,沪C号牌同比减少约12万辆。根据保险同业公会统计,在上海购买保险的外牌车辆同比减少约15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运营车辆的新能源化转型更为快速,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推广纯电动出租车约1.6万辆,累计投放新能源地面公交车约1.4万辆。
为让更多市民在使用新能源车时无后顾之忧,截至2021年,上海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50万根,其中公共、专用桩约13万根,建成换电站68座,全市车桩比1.36: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持续增长的小客车实有量也加剧了城市停车难的现状。为此,《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2021版)于去年修订发布,优化了停车政策分区,提高了住宅、医院(学校)等项目配建车位指标。截至2021年,上海开工建设8300多个公共泊位(其中建设完成5644个)。同时,利用科技赋能挖潜停车资源使用效率,截至2021年,上海累计创建753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提供3.49万个共享泊位。
道路拥堵: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水平已超疫情前
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介绍,2021年上海共完成121个道路拥堵点改善项目,通过道路渠化改造、设置港湾式车站等工程性措施,以及调整车道、设置潮汐车道或者可变车道等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021年上海南北高架路南延伸段、北横通道西段、江浦路越江隧道等高(快)速路、越江隧道陆续建成通车。不过,从整体来看,上海道路交通需求仍呈快速增长趋势,拥堵形势依旧较为严峻。
中心城快速路方面,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水平已超疫情前,拥堵指数较2019年分别上升6%、11%,平峰受限行政策调节有所改善,晚高峰道路运行压力明显增加,晚高峰拥堵指数已超过早高峰5%;双休日午后拥堵加剧,中心城快速路17-19点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6%,接近工作日早高峰水平。
中心城地面道路方面,总体运行情况与疫情前基本持平,内环内地面道路在实施外牌通行政策首月工作日高峰时段拥堵指数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效果逐渐削弱,下半年早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上升3%-5%。
高速公路网方面,日均流量较疫情前明显增长12%,达到135万辆次/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研究院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上海下半年工程集中开工,再叠加既有工程,将对建设工程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受龙水南路隧道浦东段施工、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及21号线一期建设工程影响,在中心城将新增3个拥堵片区。而随着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杨高南路改建工程以及G15嘉浏段出城方向扩建的结束,相关道路拥堵将得到缓解。
重大和大型工程项目主要影响区域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9%
根据《年报》,2021年城市客运(轨道、公交、轮渡、出租)日均客运量1658万乘次/日,同比增长21%,相当于疫情前的86%。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近年来,市民出行距离从6.9公里/次延长到7.6公里/次,叠加出行行为模式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客运方式进一步向轨道交通和个性化出行转移。
轨道交通方面,随着14/15/18号线一期北段开通,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达到831公里,轨道交通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9%,全年最高日客流达1301万乘次,接近疫情前水平。
地面公交方面,上海日均客运量410万乘次,同比增长10%,恢复至疫情前的72%,约1/4的客流源自与轨道交通接驳,区域公交客运量占比提升至44%。
出租车方面,上海日均客运量260万乘次,同比提高23%,恢复至疫情前的92%,其中,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量已占到出租汽车客运总量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