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前奏:萨尔茨堡最有型夫妇与神童莫扎特 | 书摘
在他们的时代,“莫扎特的父母(利奥波德和他太太,原名玛利亚·安娜·佩特尔)当时是萨尔茨堡最有型的夫妇,而他们的女儿在年轻时也被认为是个美人胚子。但是他们的儿子沃尔夫冈那时又矮又瘦,肤色苍白,在外表上毫无任何过人之处……”这段有据可循的描述来自1792年春,为我们描绘了莫扎特父母的可亲形象。而从留存下来的肖像中人们可以看到,两位确实形象不凡,尤其是利奥波德。(他的脸上是不是有一丝傲慢,而这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莫扎特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利奥波德的祖辈都是有艺术修养的殷实人家,包括了共济会成员和雕刻家。最近的研究发现,他妻子佩特尔的家族,大部分是萨尔茨堡人,也包括了某些具有音乐才华的祖先。约翰·吉奥尔格·利奥波德·莫扎特(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作为奥格斯堡的一位书籍装订家的儿子,出生于1719年11月14日,命名日则是11月15日,这是为了纪念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和下奥地利的守护圣人(利奥波德三世)。他的妻子玛利亚·安娜·佩特尔,是当地一名高官的女儿,于1720年的圣诞节出生于靠近萨尔茨堡的圣吉尔根。她当年住过的漂亮房子至今犹存。
利奥波德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创作宗教与世俗音乐,也包括室内乐和为玩具乐器所创作的作品。他最富魅力的作品之一是一部《音乐雪橇之旅》(Musical Sleigh-Ride),与他的儿子后来在著名的日耳曼舞曲第三号(“雪橇铃”,K.605)中使用的乐队编制一样。即便在他最热情的仰慕者眼中,利奥波德也不能被称作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的音乐风格巧妙,时常表现出的幽默感和快乐令人愉悦。他的所有流传于世的书信现在都已经收录于新版的家庭书信集(莫扎特《书信》)中。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古代和现代文学,以及植物学和医学有深入的了解,会说几种语言,有修养,有礼貌,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利奥波德和他的妻子都很虔诚,对上帝的世界秩序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这方面很像海顿。因此,1756年1月某个严寒的一天,利奥波德的一句话会令人感动不已:“在萨尔茨堡出生的,由上帝创造的奇迹。”
这个奇迹名为约翰尼斯·克利索斯托姆斯·沃尔夫冈·提奥菲鲁斯·莫扎特(Joh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 Theophilus Mozart),生于1月27日,并于次日在萨尔茨堡主教座堂受洗:他的名字中的前两段是指圣约翰·克利索斯托姆(St John Chrysostom),这位圣徒的瞻礼日是1月27日;沃尔夫冈是纪念他的外祖父沃尔夫冈·尼克劳斯·佩特尔(Wolfgang Nikolaus Petrl),而提奥菲鲁斯则来自他教父的名字——约翰·提奥菲鲁斯·佩格梅尔(Johann Theophilus Pergmayr)。在1769年前后,沃尔夫冈受坚振礼时,他又被赋予了另一重教名,希吉斯孟都斯(Sigismundus),可能是因为他的见证人是当时的萨尔茨堡大主教——施拉滕巴赫伯爵西格蒙德·克里斯多夫。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是因为后来他自己将名字的最后一段用拉丁文(或者法文以及意大利文)而不是德文来拼写,例如“Wolfgang Amadeo”或者(1777年后)“Wolfgang Amad”。
利奥波德在1759年已经明确发现他的儿子是个音乐神童。他在一本乐谱中写道:“小沃尔夫冈在4岁时已经学会了前面的这八首小步舞曲。”随后他又写道,“小沃尔夫冈在4岁时也学会了这首小步舞曲”。在G.C.瓦根塞尔的一首谐谑曲下,利奥波德写道:“在他5岁生日的三天前,1761年1月24日晚上9点到9点半之间,小沃尔夫冈学会了这首曲子。”
在莫扎特家里先后七个孩子中,只有生于1751年的第四个孩子玛利亚·安娜(Maria Anna,昵称南妮儿),以及沃尔夫冈(第七个)活到了成年。实际上,他姐姐也是一个神童,虽然她从未尝试作曲。她日后为“萨尔茨堡城里的年轻小姐们”教授钢琴。
利奥波德认识到他的孩子们能够被展示给公众并且可以从中赚一大笔钱,于是他带着他们走遍了欧洲——从维也纳的帝国宫廷到日耳曼、法兰西、英格兰、荷兰以及瑞士。此后他还带着沃尔夫冈一个人,去了三次意大利,希望能够让这个孩子在那里找到个长期的工作。实际上,沃尔夫冈很快就加入了萨尔茨堡的宫廷乐队,并在1770年与斐迪南·赛德尔以及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的弟弟约翰·迈克尔·海顿一同获得了“乐队首席”的头衔。但他在1770、1771与1772年为当时处于哈布斯堡王室统治下的米兰创作了三部歌剧,是为了在那里求得一份职位。当时伦巴第总督统领斐迪南大公确实想要聘用沃尔夫冈,但是这位大公的母亲——玛利亚·特蕾莎皇后在一封日期为1771年12月12日的信中,警告他的儿子不要雇用那些“没用的人”,而斐迪南忠实地服从了她的建议。
在当时著名的作曲家约翰·阿道夫·哈塞笔下,有一段非常有趣的针对莫扎特父子的描述流传至今,这封信是1769年9月30日由哈塞从维也纳写给威尼斯的一个朋友:
我在这里结识了一位莫扎德先生(原文如此),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乐正,他是个有头脑、机敏、经验丰富的人。我认为他非常了解自己在音乐界以及其他领域的立身处世之道。他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前者的羽管键琴演奏技艺非常好,而后者,虽然不可能超过十二三岁,但在那样的年纪已经在作曲,并且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位音乐大师。我看了据说是他作曲的作品,毫无疑问它们都不错,而且不是我能在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子那里期望看到的作品……那位莫扎德先生(原文如此)是个非常有礼貌的文明人,而他的孩子们也受到很好的教育。那个男孩子尤其俊秀、活泼、大方有礼,在认识之后很难不喜欢他。当然,如果他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继续取得必要的进步,他将成为一个天才……
(本文节选自《莫扎特:黄金年代》,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莫扎特:黄金年代》
[美] H.C.罗宾斯·兰登 著 石晰颋 译
上海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