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在 " 房住不炒 " 和 " 三稳 " 政策影响下,房地产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持续放缓。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5 月 26 日发布的《2022 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上市房企总资产规模均值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为 1549.12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及净利润指标也大幅下降。
经营指标的变动与分化带来了排名的变动。
上述报告显示,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 TOP10 名单中,万科继续蝉联榜首,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则跃居第二、三名;碧桂园位列第四名;金地集团、旭辉控股集团则为新晋 10 强企业,分别位列第九、十名。
上市房企总资产五年来首降
增收不增利态势明显
综合来看,2021 年上市房企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方面,2021 年这一指标同比下跌 1.82% 至 1549.12 亿元,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净资产均值则同比上涨 8.38% 至 365.14 亿元,但增速较去年有所下降。
虽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同比上涨 7.21% 至 294.79 亿元,但营业利润均值下跌 18.41% 至 42.81 亿元,净利润均值则同比下降 21.70% 至 25.19 亿元。增收不增利态势明显。
资产收益率方面,上市房企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减少 5.74 个百分点至 3.04%;总资产报酬率均值 2.65%,较上年下降 0.97 个百分点。
不过,上市房企上述指标分化,优秀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从绝对盈利能力来看,11 家上市房企净利润超过 100 亿,占比 6.96%;25 家上市房企出现亏损,占比 15.82%。
从相对盈利能力来看,仅 3 家上市房企总资产报酬率高于 10%,占比 1.90%,相比 2020 年的占比下降;这一指标介于 5%-10% 的上市房企占比略有提升,介于 0-5% 的上市房企占比略有下降,小于 0 的上市房企占比连续两年明显提升。
存货周转效率提升
偿债能力有所好转
行业下行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减弱,加上集中供地、" 三道红线 " 等政策不断升级,企业资金回笼和去化压力较大,更加重视提升管理效率。
2021 年,虽上市房企存货均值同比上涨 5.57%,但增速下降 9.23 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值均小幅提升,分别为 0.40,0.30 和 0.21。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规模企业存货情况分化明显,10 强上市房企总存货占比约 43%,30 强房企占比约 74%,50 强房企占比约 86%。
此外,上市房企 2021 年偿债能力有所好转。
长期偿债能力方面,2021 年上市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 61.62%,同比下降 2.09%;净负债率均值为 87.68%,较上年下降 7.39 个百分点。
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升。去年上市房企流动比率均值为 1.66,速动比率均值为 0.65,两项指标与上年基本保持稳定。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为 1.33,较上年提升 2.31 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不看好
房地产板块走势大幅跑输大盘
盈利能力下降、宏观调控趋紧、部分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地产企业资本市场表现不理想,地产指数震荡下行。
总体来看,两地房地产板块走势均较大幅度弱于大盘。
以 2021 年 12 月 31 日收盘价计算,申万房地产行业指数全年累计下跌 12.94%,跑输沪深 300 指数 7.74 个百分点,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内排名靠后。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年累计下跌 30.61%,跑输恒生中国 100 指数 9.48 个百分点。
2021 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平均值出现大幅下滑,公司估值水平也延续了近年的走低趋势,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显著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说明市场对于行业前景的预期较为悲观。
此外,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流动性危机集中爆发,房企分红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多家企业不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