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正常生活又近了!崇明首批菜场今天有限开放,部分乡镇实现互通,18个乡镇的超市都开了

2022-05-16 19:05:03 作者:郁文艳 来源:周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崇明继续有序推进集贸市场复工复市。今天,庙镇菜场、新村菜场“有限开放”,成为崇明首批恢复开放的集贸市场。与此同时,随着今天堡镇华联超市的开业,崇明18个乡镇的超市全部恢复开放。崇明西部的部分乡镇也拆除了隔离栏,实现了互通,可以驾车出行;而上周六,崇明部分公交线路开始试运营。

首批菜场开了

今天一早,庙镇和新村乡的农贸市场恢复开放。庙镇菜场入口处,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前来买菜的市民佩戴口罩,保持两米距离,使用“数字哨兵”进行测温、核验、身份登记,凭购物证排队入场,现场秩序井然。此前,该镇的超市也是崇明首批开放的超市。

菜场内,摊位上摆放了蔬菜、肉类、鲜活水产、豆制品等产品,货源供应充足、商品价格平稳。目前开放的摊位主要以市民需求量大的产品为主,其他类别摊位后续将根据情况逐步开放。

“我买点肉、馄饨皮,好长时间没有包馄饨吃了。菜场上品种还是比较丰富的,价格适中,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一位正在选购的市民说。

为减少人员聚集,庙镇按照片区分流、时段分流、人数分流的形式,为村民、居民发放购物凭证,让他们在指定时间至菜场购物。同时,在开放现场安排了特保、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维持进场秩序;对菜场内部限制瞬时人流,分开设置出入口,避免人流对冲。

为确保复工复市的安全有序,庙镇菜场做好环境消毒消杀、强化人员管控、严把货源关。庙镇副镇长戴如堂介绍,在恢复营业前对场所开展全面消杀,营业后每日消杀,并做好消毒记录;对工作人员、商户等每天开展抗原筛查、核酸检测,并要求他们在工作时佩戴“N95口罩、手套、面屏、防护服”四件套;由政府协调指定供货渠道,确保货源来自崇明本岛的供应商,保证货源可控、源头可溯,守好“菜篮子”安全。

在庙镇开放的同时,新村乡的菜场也恢复营业,实行区域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定、品种限定、货物渠道限定。各村、各企业根据指定时段凭券前往购物;菜场内部摊位根据市民需求,分类有序逐步开放,蔬菜和水产品目前全部货源为新村乡自产自销。

据悉,接下来,崇明其他乡镇的集贸市场也将逐步有序实现“有限开放”,满足市民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18个乡镇的超市全部有限开放

“今天来买一些日用品,还有牛奶酸奶、零食饮料等。”今天是堡镇华联超市“解封”第一天,“自己购物的感觉太好了,这也代表着疫情可能快要结束了,心情特别好。”前来购物的陈女士说。随着建设镇、陈家镇、堡镇等多个乡镇的超市开门,截至今天,崇明全区18个乡镇超市均实现“有限开放”。

“一段时间以来,市民对物资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崇明区经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基于丰富居民“菜篮子”的考虑,自4月中下旬开始,在全区疫情形势逐渐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筹措,4月21日,庙镇的4家商超率先开始营业,到今天为止,18个乡镇的超市全部恢复开业。

在商超“有限开放”的同时,崇明推行的三级集采模式也依旧在运行保障中:通过建立“区、镇、村”三级生活物资保障专班,用有限的运力来覆盖尽可能多的百姓基本生活物资需求。

“永和村,蔬菜3份,肉15份;桃源村,肉12份,大米9份……”每天晚上7点,是堡镇集采集供中心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正核对着全镇各个村居委会当天的订单,为第二天的物资配送做准备。

堡镇副镇长陈健介绍,堡镇集采集供中心主要提供蔬菜、猪肉、大米、油盐等基本生活物资,服务全镇2.8万户家庭,包括敬老院、卫生院等重点单位,受众近5万人。

在保供中,崇明建立了托底保障,在为居民完成刚需物资配送的同时,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母婴、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万达广场部分餐饮商户开了,1份起外卖非团购

崇明万达广场是崇明唯一的商业综合体,目前商场内的新发现、小菜园、海底捞、星巴克、良品铺子5家商户复工,通过饿了么、美团等平台进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模式,实现有序开放,一份起送外卖,而不是团购模式。

临近中午,在新发现崇明万达广场店内,后厨一刻不停地准备着食材,出餐口处,一份份菜品堆成了“小山”,一旁的桌子上,店员们正忙着按照订单配餐装袋,店内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是第一批正式复工复产的餐饮商户,外卖上线的第一天,早上开餐之前已接到不少订单。”新发现崇明万达广场店店长介绍,除了部分生鲜水产类菜品没有销售外,目前店内已经恢复了大部分菜单上的菜品,且所有菜品均维持疫情之前的价格,供应量基本能够满足顾客的预订需求。

为了确保复工复市安全有序,恢复线上营业的餐饮门店在前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店门口摆放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所有员工均需配合商场采取闭环管理,按时做核酸和抗原检测。餐厅在每天早市开餐之前要进行全面消杀,并做好记录。所有订单在店内准备完成后,以无接触的形式运送至一楼统一的取餐点。取餐处,两米线、场所码、数字哨兵等防疫设施配备齐全,外卖员经过有序排队、扫码后方可取走外卖。

5家餐饮企业恢复线上经营后,附近居民下单踊跃。下一步,崇明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基础上,将以“符合条件一处、有限开放一处”的原则,分区、分级、分步推进商贸企业复工复市,满足周边居民个性化用餐需求。‍

部分乡镇之间拆除隔离实现互通,可开车出行

昨天起,崇明西部部分地区实行区域互通开放。其中,新村乡与新海镇进行互通开放,绿华镇与三星镇进行互通开放。而此前,防范区居民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活动。

乡镇之间互通首日,陆续就有村、居民前往村委会、居委会办理出入证。在新海镇新海居民委员会,居民费阿姨正在办理出入证。她家住新村乡,在新海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疫情以来一直没回过新村乡。听说两地可以互通以后,第一时间来居委会办理出入证,“虽然证件是当天有效,但能回去拿点换洗衣物,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在新村乡新国村村委会,也有不少村民前来办理出入证。陈连生是新村乡的村民,想去新海镇的超市购物,到村委会办理出入证,“新海有2个超市,东西比较多,所以想去买点东西,来打个证明挺方便的。”

新海镇、新村乡两乡镇的村居民可凭出入证有序、有限互相通行。出入证由村居民向所在村居委申请,村居民须出示身份证、48小时核酸证明和健康码,村居委核实情况后进行审核盖章,并在出入证上标明外出事由和车牌号。出入证当天有效,可基本满足村居民看病、购物、探亲等需求,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酌情延长时间。

拿到出入证的村居民,在出入道口时,须扫验新村乡或新海镇“场所码”。两乡镇之外的其他外来车辆进出两乡镇,仍按照原有防控要求严格执行。

崇明部分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日前,崇明城桥1路、城桥3路、城桥5路等部分公交线路也已经试运营,班次目前较少,乘车需扫描场所码,并出示48小时核酸报告。

按照防疫要求,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并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遇到没有手机的老年乘客,工作人员会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登记个人信息后方可乘车。

恢复运营的崇明城桥1路、城桥3路、城桥5路均为城桥镇区域内的公交线路,单程均在8公里左右。受疫情影响,目前的班次从以往的每0.5小时一班减少至每1.5小时一班。此外,目前恢复试运营的线路途经医院,为市民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

为了保护乘客的健康和乘车安全,公交上岗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每天进行抗原、核酸检测。崇明巴士公司表示,会继续强化公交站和运营车辆防疫,进出的公交车遵循“一趟一消毒”的原则,同时督促司乘人员做好防护措施,接下来会逐步恢复其他公交线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