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2022-05-14 14:49:00 作者:战疫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8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只有一年多,却用全情的付出甚至生命,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历久弥新。

行走兰考,有句话常常入耳——“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说起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还要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说起,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兰考县才有了发展民族乐器产业的基础——泡桐产业。

兰考位于豫东平原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附近。60年前,这里常有风沙、盐碱、内涝之患,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兰考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不但为兰考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而且还为兰考人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绿色银行”——泡桐。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历经59年,依然挺拔,这就是著名的“焦桐”。

20世纪80年代,一位上海乐器师傅偶然发现,成材后的兰考泡桐木质疏松适度、不易变形,板材透音性能好、共鸣度高,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这一发现,让不值钱的泡桐身价倍增,被制成琴瑟、琵琶等民族乐器。于是,乐器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防风固沙的泡桐树变成了“摇钱树”。

5月14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在头版刊文介绍:焦裕禄当年带领群众治沙种下的挡风树,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兰考县形成了以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为主的焦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已达百亿元,我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板面取自兰考,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

位于东坝头乡东部的张庄村曾经风沙肆虐,是当年兰考县最大的风沙口。1963年,焦裕禄带领群众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来到这里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21世纪伊始,这里仍是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754人,经过几年的大决战,张庄村完全摆脱了贫困。仅2018年就接待外地游客15万人次,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总指挥”,在县委书记的群体中,从不缺乏优秀干部和先进典型。“干革命就得敢闯”的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型。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年仅42岁。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朽的焦裕禄,精神冲击波跨越时空。

1966年2月,穆青、冯健、周原三位新华社记者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章感动了一代人。新华社前社长穆青曾三次到访兰考,在他的笔下,曲曲折折的历史没有磨灭刻在人民内心深处对焦裕禄的思念: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心中,更加激荡不已。

焦裕禄那种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气概,“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情怀,不啻是黑云压顶时一道耀眼的闪电。正是以这种气概和情怀,我们的党克服了历史上的一个个危难而一往无前。

当我们国家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形势,依然需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需要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而这就是成千上万人一往情深地怀念焦裕禄、呼唤焦裕禄的真正原因。

《瞭望》新闻周刊去年12月曾刊发社评文章《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文章在追忆了牺牲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中共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中共溆浦县委原书记蒙汉之后,写道: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称得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品得到鱼水交融的真情。任岁月流淌,焦裕禄精神薪火相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生生不息。这是一个百年大党蓬勃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精神旗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