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安徽监管局:用三个“强化”串联专项债“借”“用”“管”“还”

2022-05-05 18:19:11 来源:财政部

当前,专项债是发挥积极财政政策,起到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专项债资金额度保持增长态势。债券资金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加大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支持力度,补短板和薄弱环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随着近几年专项债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产生了积极社会效益。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有效的支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政府融资成本。

作为应对三重压力的有效手段,2022年专项债担负着拉动经济的重任,建议各地财政部门及项目实施主体围绕专项债“借、用、管、还”各环节政策要点,提早谋划储备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稳增长、扩投资、补短板的使用效益。

一是强化项目储备,引导债券资金流向优质项目。省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方向,围绕省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前确立并筛选一批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优质项目,同时建立项目储备库,财政、发改、自然资源、行业主管部门等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立项、可研、环评、用地等前期手续,提升项目成熟度,引导并指导市县政府进行项目申报,确保用优质项目引导债券资金流向,切实发挥好专项债券资金撬动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同时各级发改和财政部门要严把项目入库门槛,认真评估专项债收益能力,合理安排债券发行节奏,优先开工有收益能力、成熟度高的项目,尽快形成专项债收入,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浪费。

二是强化绩效理念的落实,切实管好用好专项债。2021年财政部印发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涵盖了所有的专项债券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专项债领域绩效的引导、约束、促进和规范的反馈机制,各地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结合审计、监管局发现各类违规问题,健全违规使用专项债券问题收集反馈制度,将绩效因素与债券额度、财政补助挂钩,提升专项债资金的总量控制和运营效率。有效解决地方“重融资轻运营”“重争取轻偿还”等问题,提升风险防控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益。

三是强化债券使用部门偿债意识,统一“借”“用”“还”主体责任。首先将债券名称与项目名称进行对应,在债券名称上明确资金使用和偿还主体,使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在思想上明确“债”的概念,强化“偿债”理念。其次要努力构建统一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多维度跟踪项目建设、运营及收益、偿债资金来源、偿债计划落实情况等,在债券存续期内,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提高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