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级机关公务员下沉一线:不是去当指导员,要认真当好战斗员
按照统一部署,自3月26日起,上海在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在非重点区域启动抗原检测。与病毒赛跑,急需人手支援,来自市级机关、驻沪央企、市属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人员积极下沉一线,奔赴隔离点、社区等重要点位。
讲述人:市侨联机关干部龚炜
本月25日晚上,市侨联机关干部微信群转发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的“召集令”,“26日黄浦区基层社区要进行抗原检测,需要志愿者协助帮忙”。我赶忙报名,准备第二天去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中华路居委会报道。
你说我一点都不怕?我可不敢这么说。当前上海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去人口密集地区总会有风险,但是,中华路居民区老龄化程度很高,能出来当志愿者的不多。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我夫人也支持我,只是反复叮嘱要做好个人防护。
按照要求,我第二天上午10时到岗。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主要以6层、7层的老式公房为主,每层有六七户人家。接受完岗前培训后,穿上蓝色防护服、戴上面罩、口罩与手套,两位居委干部、两位市委统战部志愿者加上我,5人一组负责发放其中3幢楼100多户居民的检测试剂盒。
如果说核酸测试的难点是有人不会用“市民云”,那么抗原测试难点的是让居民接受并学会。对于有疑虑的居民,我们要一遍遍解释抗原测试与核酸测试的区别;对于没看过视频的老人,我们会按照“搅30秒、按3下、滴4滴、等15分钟”来教他们。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简单机械,但考验的是我们基层工作的能力。我们5人中,有位居委会女干部就专门负责与住户“唠家常”,既要介绍全市的防疫形势,还要和大家说笑缓解紧张情绪,临走时不忘关照几句“戴口罩注意卫生”,这些暖心的话让居民更愿配合我们工作。
一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小区不远处有幢待拆迁的楼,里面只有一家住户,且这家人还没到居委会登记。但居委干部依然带着我们上楼,敲开对方门,把试剂盒送上。对方开始有点惊讶,之后还是很配合。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居委干部对社区情况非常熟悉。其实,我跟着她“扫楼”就发现,哪家住的是租客,哪家住的是独居老人,甚至哪户家庭内部关系如何,她都搞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她不仅能敲得开门,还能把政策通过自己语言讲出来,并且居民认可她,也愿意相信她。
下午4点,我们任务完成,好消息是所有人都是阴性。由于戴了大半天的塑胶手套,当我费力“扯”下来的时候,手上皮皱了、也出了水泡。此外,由于长时间戴着面屏,总觉得眼前有点模模糊糊。我们干了半天就这个样子,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很多基层干部已经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而且在未来可能还要坚持好长时间,真是很辛苦,向他们致敬。
我想,市级机关工作人员沉到一线,不是直接去当“指导员”,首先是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做好“战斗员”,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努力为基层同志当好“参谋员”。此外,我们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我们政策落地落实的关键一环,但很多时候他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的话语权不多。未来在制定政策时,是不是应该多去基层调研走访,多听听一线同志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政策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
4月1日起,家住浦西的我可能无法外出当志愿者,但我已经加入所在小区志愿者群,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上,尽力做好。
题图中为龚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