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小课堂——那些外貌不匹配的鸟类夫妻
在麋鹿苑观鸟时,常有朋友问我:“这是什么鸟?”(见下图)
“这是绿头鸭,因为它雄鸟的头和颈是绿色而得名。”
“那旁边那只棕色的呢?”
“也是绿头鸭啊,不过是只雌鸟,没有雄鸟颜色鲜艳、好看是吧。”
像绿头鸭这样雌鸟和雄鸟外形有差异的现象在鸟类中并不罕见,比如家鸡、还有麋鹿苑里常见的孔雀,雌雄个体的差异非常明显。在同一物种中,雌性和雄性在形态结构上呈现明显差异,称作性二型(sexual dimorphism,也叫做性别二态性)现象。
以孔雀为例,为什么雄性要比雌性好看呢?相信许多小朋友都能回答上来:为了吸引雌孔雀呀。没错,雄孔雀靠着华丽的外表获得雌性的青睐,才能尽可能多的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不过许多人不知道,外形还是我们了解它们亲代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差异的密码。
亲代投资:是指亲代靠牺牲再次生育的机会所做的可使现存子女发育到成熟期的任何事情。
雌孔雀承担了照管后代的所有工作,包括产卵、孵蛋,抚育雏鸟等等,在此期间雌鸟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面对被捕食和其他危险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所以,雌鸟都无心修饰自己,平淡无奇的羽毛隐蔽性更好,更容易保护自己和后代。
而雄孔雀呢,它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让自己“貌美如花”上,在得到雌孔雀芳心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管老婆孩子,活脱脱的鸟中“渣男”。不过鲜艳显眼的羽毛在此时就是捕食者活靶子,对雌孔雀和雏鸟来说也是个累赘。
其实,由于孵蛋、喂养和保护雏鸟非常耗时耗力,所以约90%的鸟类都是单配制(一雄一雌配对)的。我们看到大部分的鸟类,在外形上都不容易分辨出性别来。比如喜鹊、麻雀、天鹅等等。这些鸟类至少在一个繁殖期内,都是一夫一妻、双宿双飞。在抚育后代方面,雌鸟和雄鸟也是同心协力的。
传统文化中象征爱情的鸳鸯,看它们外形上的差异,就可以猜出来雄鸳鸯可不是合格的“丈夫、父亲”。而“雌雄难辨”的天鹅则会终身相伴,共同抚育后代。
当然,虽然少见,但是鸟类也有雌性外貌优于雄性的案例。比如彩鹬,孵卵、育雏都是雄鸟的工作,雌性彩鹬只负责下蛋,而且生下一窝卵后就去找一下只雄鸟。对家庭不太负责任的雌性彩鹬,在此时也需要高颜值来吸引“顾家”的彩鹬爸爸。
图片来源:鸟网https://www.cnniao.com/niao/2281.html
今后看到这种外貌极其不配的鸟夫妻时,你也可以大胆的猜测谁才是称职的鸟爸鸟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