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造谣者被警方立案!这条谣言为何传得这么快?
据上海市公安局通报,3月22日晚,有关“上海马上封城7天”“全封4天”等不实言论在网上大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经警方调查,相关不实信息发布者张某某(男,38岁)、俞某某(男,42岁)为博取眼球,吸引关注,自行编造上述信息,分别发布在同事群、业主群内,造成大规模传播和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张某某、俞某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上海警方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市民要从官方发布渠道获取防疫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编造、不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和防疫秩序。
这起案例也警醒了这条谣言传播链上的每个人“从所谓‘封城’内容上看,已不是普通的言论,而是新闻信息。”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在接受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时说,此类涉及到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发布,个人无权发布此类“新闻信息”。
范玉吉教授表示,这条信息中关于疫情的描述,已涉嫌编造虚假的疫情。同时从网络广泛传播以及市民抢购等情况来看,这条虚假信息已经对社会秩序产生了影响。
目前,两名不实信息发布者已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上海警方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海封城”谣言为何传得这么快?
“我们常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这件事的信息传播链上,有非常多的人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范玉吉教授认为,这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微信群聊里的传播,有熟人传熟人的特征,即对方比较亲近、熟悉,天然地会认可、相信对方的表述。
当然,网民基于对自身安全的焦虑,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慌乱,是人之常情。范教授说,疫情期间,市民对外界信息会更加敏感,造成了相信谣言的心理基础。
而在法律层面上,上海彭旨平律师事务所邹佳莱律师认为,传谣者同样存在法律风险。传谣者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目的作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的。
通俗地说,无论传谣者是无意还是恶意,只要行为发生就有可能构成行政或刑事违法犯罪。除此之外,通过截图或者拍摄并转发散布别人言论也可能构成侵权。
邹律师提醒,当下正处于疫情关键阶段,普通人遇到“不明来源”的所谓“劲爆消息”更应该多加思考。“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接触信息时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它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