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大粮仓 打造大粮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筑牢大粮仓 打造大粮商
——北大荒集团探寻全面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初春的黑龙江,冰雪已渐渐消融,但冬季遗留的寒意犹存。在北大荒集团垦丰种业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大豆种子已经出苗,一片生机盎然。据技术人员介绍,这是抽样进行发芽试验的大豆种子,平均出芽率达97%。为确保春耕期间种植户用上“放心种”,农场其他品种的发芽率检测试验也在陆续进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行走在黑龙江垦区,从完达山麓到黑龙江畔,从兴安岭脚下到三江平原,种植户们忙着为春耕做着各项准备,5.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将播撒新的希望。
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荒集团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做实大基地、建强大企业、发展大产业为基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航母。
黑龙江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金色的稻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钱磊摄/光明图片
黑龙江北大荒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水稻种植基地。于军摄/光明图片
科技赋能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基地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在黑龙江前哨农场有限公司新建的叠盘暗室育苗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平台进行测试。“播种后的秧盘在可控温度和湿度的智能化暗室中进行叠盘催芽,发芽率可达到90%以上,不仅较常规育秧提前出苗7天左右,而且苗壮、抗逆性强,能有效避免早播低温对水稻种子和秧苗的影响,为后期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打下基础。”前哨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李世刚说。
除叠盘育秧技术,今年,建三江分公司还在各农场开展本田标准化改造、密苗机插、割晒机械监测系统应用等15项创新农业技术及智能农机应用项目,为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积蓄动能。
科技助力,种地不仅更加智能化,还朝着无人化发展。“无人插秧、无人植保、无人机巡田……单个生产环节的无人作业近几年在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已相继开展应用。”参加完关于无人农场示范区建设方案的讨论后,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技术人员于铁龙说,“此次,我们将在15000亩土地上,首次实现水稻全生产过程的无人化作业。”
据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宇介绍,多年来,农场通过与企事业单位、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及实验示范,将北斗卫星、5G网络、物联网、机器人、环境感知等现代技术与传统农机技术深度融合,率先实现了智能农机的远程无人控制,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中国粮,北大荒集团积极推动垦丰种业研发实验室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关键项目上主动“揭榜挂帅”,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科学院作用,大力发展抗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早熟、耐密、高产专用型玉米等作物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为种业核心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据统计,近年来,北大荒集团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近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近90个,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