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 | 外滩这座建筑独具中国民族风格,历经修缮再放光彩!

2022-03-10 15:36:20 来源:上海黄浦 选稿:王冰倩

提起上海的外滩,多数人都会想起一幢幢或古典或现代的西式建筑。

但在中山东一路上,还有这样一幢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大楼,绿色的四方攒尖顶,仿石质斗拱装饰的檐口,使得它极具中国民族风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

建筑本身

中国银行大楼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5075㎡,建筑面积32548㎡,临外滩一侧的主楼高十七层,裙楼八层,除裙楼第七、八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外,其余均为钢框架结构。建筑东西总长161米,南北长28米,整个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平正冲和,略呈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主楼屋顶采用平缓的绿色四方攒尖顶,檐口仿石质斗拱装饰,外墙东、西、南立面采用平整的花岗石装饰,由窗格、各层收进平台及花岗石等形成竖向和水平几何线条。大楼立面装饰有变形的钱币型镂空窗框、塔楼上带有“中”字型镂空石雕图案的窗户、铸铁隔栅饰有中国古代“节节高”民族花饰。

建筑内部的营业大厅天花板上装饰有“八仙过海”的图案,两侧立有两排各八根柱子,采用大面淡黄色洞石与局部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形成对比与统一。

中国银行大楼当年的建楼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颇显曲折。

1921年,中国银行以63万银元的拍卖最高价,向政府购入外滩23号的前身——原德国总会大楼。1928年,中行总行管理处迁入上海,因业务发展,人员增加,大楼不敷使用。1934年,中行总行董事会决定拆除德国总会,另建新楼,遂成立大厦管理处理事会,拟建当时上海与全国的“第一高楼”。孰料,却引发一场“层高之争”。

▲这张1935年印制的钞票,主图是新中国银行大楼的设计图,层高远超左边的沙逊大厦。

▲这张1937年印制的钞票,主图是被迫降低高度的新中国银行大楼。

根据保存下来的1934年9月27日中行大厦管理处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记录,中国银行大楼的原定设计方案是造306英尺高楼(折合93.27米),高于当年号称“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但工部局不允,此举实为照顾其利益方——沙逊大厦。其后,时任中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同工部局官员据理力争,经反复谈判,双方达成一致,设计高度定位74.5米,即略低于沙逊大厦的塔尖,设计样式则不作规范。

1937年大楼结构大致完工时,恰逢抗战爆发,工程延搁,直至1946年中国银行才正式迁入办公。解放后大楼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曾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14家单位共同使用。199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中国银行大楼置换给中国银行。

这幢当年在上海外滩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和建造银行建筑,也是外滩面江建筑群中,唯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因而尤为珍贵。外滩中国银行大楼自落成之日起至今,一直为中国银行所有、所用,中国银行多项在申城“拍板”起步、创下“第一”的开创性外汇外资业务,都曾在这栋大楼里调研决策。

建筑修缮

2004年,中国银行对该大楼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

这幢大楼见证了许多历史变迁与社会事件,它的许多细部受到严重破坏。比如其正门门楣上,原有一座非常别致的浮雕“孔子周游列国”——三十多个渔樵耕读、吹拉弹唱、航船打铁、裁衣补锅的大小人物一字排开,表述了“财富源于劳动,金融基于士工”和传播“富民强国”理念的深刻寓意;同时,这些人物又以崇尚“克己复礼”“廉洁自律”的孔子作为核心。突出了金融业崇尚智慧、讲究秩序和规则的精粹理念。

可是过去很长时间里,整个浮雕被厚厚的水泥砂浆涂盖着,以致被许多人遗忘。此次修缮通过资料查证准确地找到了这幅浮雕所在,利用水泥砂浆与花岗石线膨胀系数不同,通过多次加热冷却,剥离了所有覆盖物,使浮雕重见天日。

大楼的四方攒尖顶是最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部分之一,其铜屋顶在长年使用中也受到一定破坏,此次采用铜皮重新修复,表面蓝绿色预氧化处理,给人以一定的沧桑感。

正门进厅及大堂,被确认为是本建筑古典风格的精华所在。尤其,进厅大门大理石制的门套、地面、扶手、楼梯、栏板、顶板上的线脚、古典造型的铜质壁灯等。整体透析出优雅、大气的古典艺术风格。该建筑的大堂在上海外滩众多建筑中,其面积之大、规模之恢宏,应属首屈一指。但其弧形大跨度的拱顶等古典装饰的修缮之难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次修缮是对外滩中国银行大楼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加固、维修与复原。涉及建筑外立面保护,用清洗剂对外墙等先进行清洗,然后用多种手法进行修复,保护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建筑内部装饰,保留了有特色的室内装修的精华,例如大楼的进厅、首层、二层营业厅、电梯厅、三层行长室等区域。对已损坏的、已遗失有特色的细部,尽可能恢复其原貌,比如钢窗、青铜制品等的修缮,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其他的办公区域在不改变基本平面布局、不改变大楼统一风格的情况下进行了装饰更新。

建筑打卡点

一层营业大厅

营业大厅面积1300㎡,层高10米,在当时号称远东最大的银行营业大厅。

周边打卡点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6年,竣工于1929年,原名沙逊大厦。虽北楼在建造时间上晚于南楼,但当时这幢建筑的建成成为了上海外滩建筑群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上海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和参与者,具有引人注目的历史地位。

地址:南京东路20号

开放时间:公共区域全天开放

东风饭店

东风饭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1864年正式建成,是一幢欧式新古典主义的钢梁柱及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基本上采用古典主义构图,但南北端墙顶上的塔楼、上部细部与装饰则为巴洛克式。

地址:中山东一路2号

开放时间:全天

· 旅游线路推荐 ·

东风饭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圆明园路步行街

友情提示

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出行牢记“防护四锦囊”:接种疫苗、会戴口罩、清洁双手、一米距离。

②旅游出行,请携带身份证,出示“随申码”、行程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③外出用餐,请用公勺公筷,拒食野味。

}